這還是用純鐵建造龍骨肋骨和船殼的艦船,如果用更堅韌的鋼鐵來建造,船舶的結構重量還有最佳化的空間。單單從這個角度說,鋼鐵船舶就比傳統木船優越得多。 不光如此,從材料本身的角度來看,鋼鐵取代木材也是必然的趨勢。從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算起,歐洲廣泛使用柚木、橡木造船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了。 如此長的時間基本上將歐美範圍內能找到的大型樹木採伐得乾乾淨淨了。以至於到了19世紀初,各國為了繼續建造大型船舶不得不挖空心思的蒐羅樹木。 最初還能用整棵的大型樹木,然後用小點的質量還過得去的樹木拼接,最後到了1840年代,連稍大點的合格木材都沒有了,只能繼續用散碎木頭一點點兒的拼湊。 如果不是工業革命讓造船技術有了進步,讓鐵製輔助材料效能提高,沒有合適木材將直接導致歐洲造不出大船了。 正是因此,用這種方式拼湊出來的船舶不可避免要付出慘重的結構重量代價。畢竟整段的材料和拼起來的材料結構強度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必須有輔材加強,而輔材必然要增加更多的重量。 而鋼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它本來就比木材更堅固更有韌性,而且只要有大型的鋼廠,能生產出你想要的幾乎任何長度的結構部件,完全不存在缺少材料的風險。 甚至鋼鐵船舶的建造費用和維護保養加起來比木質船舶還要經濟。根據1848年英國人的對比研究,多佛爾號鐵船船體造價是4816英鎊,僅比同等排水量的木船赤頸鳧號略高(4257英鎊)。但是鐵船頭8年的年平均養護費用是每年58英鎊,而後者則高達131英鎊。 這還是在鐵造船舶很少的1840年代的資料,越是鋼鐵產業發達,鐵船的建造成本就越低,而木船隻會顯得越來越貴。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必須要有發達的鋼鐵產業基礎上的。如果像俄國這個鳥樣子,那還是洗洗睡吧,別說鐵船了木頭船都造得不怎麼樣。 “所以,當前最優先的工業是發展鋼鐵冶金工業,沒有足夠多足夠便宜的鋼鐵,什麼都是空談,我們未來長久的國策應該是以鋼為綱!” 李驍不容置疑地就下了這麼一個結論,將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震得有些頭暈腦脹——咱們這不是在討論造船的問題麼?怎麼都上升到國策的基礎上了?這合適嗎? “當然合適!”李驍重重地揮了一下手,“鋼鐵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以後造船需要大量的鋼鐵,純粹的鋼鐵船舶需要數以千噸的鋼鐵,而我國如今一年的鐵產量能造幾艘?” 不等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回答,他又道:“還有鐵路,這也將極大的改變戰爭的形態,同樣的它也需要大量的鋼鐵。甚至未來我們的步槍、我們的大炮都需要鋼鐵,沒有足夠發達的鋼鐵產業,如何能支撐這一切呢?” 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陷入了沉思。確實,鋼鐵越來越重要了,就像李驍所言,以前的火炮都是銅炮,但是現在他們去英國考察的時候發現,英國人正在更多的使用鐵炮。 英國人的鐵炮炮管壁可以更薄,重量可以更輕,但卻可以容納更多的發射藥發射更重的炮彈。這些無不說明,鋼鐵確實越來越重要了。 拉扎列夫問道:“大公閣下,您想讓我們做什麼呢?” 老頭這話算一針見血,李驍跟他們說這些肯定是有目的的,而李驍的目的也很簡單:“閣下,鋼鐵實在太重要了。但是我國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國內根本就沒有現代化的鋼鐵廠可言,而我們的對手卻在飛快的進步,將來會把我們甩得越拉越遠!” “我也曾疾呼過這個問題,但是人微言輕,根本沒能引起任何重視。您二位聲望顯赫一言九鼎,如果你們能就此發言,必然能引起陸軍部和海軍部以及陛下的重視……” 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都點點頭,在這方面他們確實比李驍天然的有優勢,也願意推動這一點。 “近期我們會向陛下建言,建議大建鐵廠!” 這讓李驍鬆了口氣,他還真擔心俄國的工業化重擔完全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那他真心是扛不動。有了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幫忙說話,多少能起點作用,至少比他一個人唱獨角戲好多了。 “大公閣下,我聽說您反對康斯坦丁大公的海軍革新計劃,尤其反對他擴大建造蒸汽船舶?這是為什麼?我看得出您不是很支援蒸汽船嗎?為什麼要反對呢?” 面對別林斯高晉的忽然提問,李驍苦笑了一聲,將自己的顧慮全部講了出來。 “從各個方面看,盲目擴大建造蒸汽船,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尤其是在我國各項條件都不滿足的情況下,這麼蠻幹建造出的船舶會存在大量的隱患,而這些隱患一旦爆發,必然給反對蒸汽船的人諸多口實,那樣的話……” 拉扎列夫頓時吸了一口涼氣,趕緊問道:“康斯坦丁大公的廠子真的那麼不堪?” 李驍只能道:“您要是不相信,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