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告別揚.康斯坦丁之後,很快就準備出發了,因為時間真的很緊張,因為米哈伊爾.戈爾恰科夫公爵已經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開展行動的關係,帕斯科維奇那邊肯定也是飢渴難耐,不排除這貨為了獨吞功勞加快行動的可能。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李驍只能儘快行動,只不過對於他的離開阿列克謝是有意見的: “安德列卡,有必要去奧地利走這一趟嗎?按照你的計劃,恐怕既會得罪奧地利人又會得罪帕斯科維奇和陛下,這麼做風險很大啊!” 確實,如果李驍的所作所為被拆穿了,那不管是尼古拉一世還是帕斯科維奇都會火冒三丈。但問題是李驍絕對這麼做值得,他的方案對俄國更加有利,對他自己也更加有利,所以為什麼要管那兩個傢伙高興還是不高興? 如果凡事都要慣著那兩個傢伙,那他還活不活,恐怕他掛掉了尼古拉一世才最高興。所以幹嘛讓那貨高興,就是要給他找彆扭,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整體的利益,他就是要搞死奧地利人! “風險越大收穫越大,這麼做對我們最有利,必須削弱奧地利,這個攪屎棍子實在太討厭了!所以必須去!” 李驍很清楚如果阿列克謝知道他這一趟真正想做什麼,那這位好朋友恐怕會更加惶恐,因為他明面上只是告訴阿列克謝去維也納為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公爵出謀劃策,並沒有說要同格爾蓋伊.阿爾圖爾接觸,更沒有說會協助格爾蓋伊.阿爾圖爾打擊奧軍和帕斯科維奇。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李驍想做的其實更多,這一趟他還打算接觸一下普魯士人,因為打擊和削弱奧地利光靠他和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公爵兩個完全不夠,必須有國家的力量做全面的推動,如此才能真正削弱奧地利,而不是傷其十指。 如今普魯士的日子也不好過,革命的關係讓柏林也是一片混亂,只不過普魯士比奧地利強在了國內不是四分五裂的拼圖板,更沒有少數民族作亂以及外部勢力干涉,而且普魯士的經濟和工業基礎也不算差,所以渡過了最初的危機之後,普魯士倒也撐得下去。 但是普魯士人的野心也遠不止這點兒,之後的歷史大傢伙都知道,看準了奧地利被革命重創的機會,普魯士準備跟奧地利爭一把德意志諸邦國的控制權。然後嘛,因為俄國的干涉,慘遭奧地利羞辱,被迫簽訂了《奧爾米茨條約》,只能當奧地利的小弟。 雖然歷史上普魯士的努力並不成功,但這也讓李驍看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普魯士已經不甘當奧地利的小弟,有意識的開始爭取德意志的領導大權了。 其實吧,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霍亨索倫家族歷代都是野心勃勃,從偏遠的北方一隅的小伯爵漸漸成為了選帝侯,然後一步步做大成為了德意志諸邦國中僅次於哈布斯堡家族的存在。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腓特烈大帝就挖過奧地利的牆角,當年藉口王位繼承問題在特蕾莎皇后剛剛登基成為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沒幾天就對奧地利宣戰,直接就強佔了波西米亞。 這直接讓兩個“兄弟之邦”變成了生死仇敵,而腓特烈大帝也成為了特蕾莎皇后的一生之敵。所以別看後面因為拿破崙的崛起讓普魯士和奧地利不得不攜手抵抗,但兄弟倪牆的傳統其實早就存在了。 對銳意進取的普魯士而言,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已經是腐朽的代名詞,認為這個家族已經完全不具備代表德意志的權力,自然是是對德意志的領導權是垂涎三尺。 以前因為神聖同盟的存在,而且各國內部都比較穩定,普魯士沒辦法作妖搞事,那是隻能看著,而這回奧地利亂成一團,這要是不乘機搞一波事情,真心是白瞎了搞事小能手腓特烈大帝的血統啊! 李驍相信普魯士人肯定是樂於合作的,德意志只有一個,不能有兩個領導者,哈布斯堡這種政治怪胎和殭屍還是早點送進墳墓裡比較好。 所以這一趟去匈牙利,李驍還有著不能告人的目的,準備聯絡上普魯士一起給奧地利挖坑,而這一點就必須做得更加隱秘,甚至連亞歷山大.戈爾恰科夫公爵恐怕都不能透露,畢竟這個事情太大了。 而且看歷史的走向,雖然尼古拉一世跟普魯士的親戚關係更近一點,但在關鍵時刻這貨還是更傾向於奧地利。不過李驍猜測著並不是因為尼古拉一世更鐘情於奧地利,而是這貨更鐘情於傳統。 畢竟按照傳統,哈布斯堡家族才是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德意志的主宰者。特別講規矩,認為君臣有序的尼古拉一世自然不能容忍普魯士人的以下犯上,哪怕是哈布斯堡家族確實沒落了,這也不行! 如果人人都學普魯士,尼古拉一世就很擔心有一天這種倒黴事也會發生在俄國,發生在他的子孫後代身上,所以他堅決反對普魯士開壞頭。 只不過要聯絡普魯士也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李驍根本沒有關係,他壓根不認識普魯士上層政治精英,但老話說了在家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