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蒙古
也難怪大明皇帝如此為難,畢竟大明的幾個軍營拿得出一直王牌已經很難了,寧關鐵騎和遼東軍他們21萬人馬靠近後金。
人數雖然眾多,只不過在遼闊廣袤的東北地區,城池邊防要塞眾多,許多將領都不得不分兵把守各個要塞,所以就造成了大城一般是3萬至5萬人馬左右,小的地方一般是3000到1萬不等,顯然就是為了防止後金所設的。
寧關鐵騎備於後方,一般是不輕易出動的,雖然只有三四萬左右的人馬,但一個個卻都是大明留下來的精兵強將,光身上的一套明光鎧甲就價值數百兩銀子,更不用說他們的戰馬,被甲,頭盔,匕首,腰帶等等,那儼然已經是大明軍隊最為耗錢的一個軍種。
不過在戰場前線這這支軍隊確是所向披靡,無人匹敵,不過這支軍隊的護髮目前駐紮于山海關,這裡的軍營在那總兵吳三桂的手中,這時候的吳三桂並沒有反叛,還是老老實實的駐紮在山海關內,這時候京營正準備出動阻擊進犯大明疆域的後金軍,但是數來數去現在能打的軍隊也不多,除了這隻特殊的騎兵以外,現在也就只剩下一那麼幾個軍營士兵可以用,大哥哥,地方的人都在把手的自己的城門,更有許多計程車兵跟隨著將軍去了西部戰場,隨著西部戰場的不順利,一度陷入了焦灼的狀態,可以導致許多精衛士兵陷於泥潭,不可自拔,這時候也很少有精銳這時候去出征北上。
而這些情況在大明皇帝朱由檢的考量中,京營軍營是輕易不能調動的,一來是防止京城的出現變故,二來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有反叛之心,若是將這支兵力調往北部邊境,萬一京營不能夠阻擋後金軍呢,那北京城怎麼辦?
這個時候是靠大明禁衛?還是靠錦衣衛衛?還是靠兵衛?還是靠羽林軍?
明顯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招數,所以京營10萬人馬,只能留下一半前往戰場一半,因為大明皇帝害怕自己的江山不太穩固,後方叛亂又起前方戰事未平下了情況是他最害怕出現的,所以他不得不留下5萬的軍隊來保衛自己的都城,再加上御林軍,禁衛軍,錦衣衛大大小小所有的兵馬,總共也得有13萬人左右,有這些人在大明皇帝的心突然就感覺沉了下來。
這個時候的錦衣衛和御林軍都是軟弱不堪的,他們已經數十年甚至幾輩人不上戰場,他們身著華麗的外表,腰跨精湛的寶劍,他們只是皇帝的輕兵儀仗隊,對他們而言他們做的只是防護皇帝的安全,要知道這個軍隊只是用來維護北京城城內和大內皇宮內治安的,他們這些人幾乎沒有沙場征戰經驗。
他們去上戰場,那不是送命嗎?這些人已經慢慢的養成了兵痞的習慣,一個個欺男霸女,在北京城的各個角落都是他們欺負人的模樣。
而皇帝羽林軍就更別說了,雖然由於皇帝親衛篩選、教導十分嚴格出來的,不過他們年舊未戰,已經越來越不具備戰力,我這些有一定戰力而且方剛的成年羽林軍士卒不過八九百人而已,那些人根本在戰場上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雖然當初歷史上有霍去病800破紀之說,但那都是誇張的說法,論馬上功夫大明軍卒是比不上後金軍隊的,更多的則是還未成年的軍戶的孤兒,這個都是等他們父親的爵位,就現在的狀態而已言他們能有多少戰力可言?去戰場了也都是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也只不過是白白增加那死亡人數罷了。
“正因為如此,皇兒才想要去蒙古,可以和蒙古商量以後的對策,孩兒還是覺得蒙古可汗絕對不會縱容後金做大,那對於他的政治地位和實力範圍都是一種巨大打擊,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兩家有共同的話語權,咱們在軍隊方面不用考慮其他的,因為大哥的人馬已經足以抵抗些時日。”
這時候趙慈炣彷彿是猜到了大明皇帝心中的顧慮,他微笑著說道:“此戰得虧大哥一番言論,如今京營上下兵將士氣如虹,他們現在儼然是一支虎狼之師……待等大哥昨日那番話傳至前線,我相信定能擊退後金多鐸的軍隊,但是此時高興還很早……但僅僅擊退後金多鐸,並不能撼動後金國的根本,只不過對於他們而言後金少了一位能征善戰的王爺罷了,八旗子弟裡面少了一些人罷了,那個時候或許後金國反而增添兵力,我們就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的對付他們了……到時候就需要有另外一股勢力來牽扯後金國,使後金國不敢傾全國之兵攻打我大明,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沒有戰勝他們之前就要想好所有對策,咋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個國家就是蒙古?”
“正是蒙古。”趙慈煥點點頭,正色說道:“蒙古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