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皇帝擔心
這時候明國的都城北京率先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
可謂瑞雪兆豐年,適合的冬雪預示著來年將是豐收之年,這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明儼然是一種吉兆。
可是這等瑞雪便是上天最好的禮物,更何況是現在臨近年關,本該是老百姓歡歡喜喜的日子,然而北京成內的百姓臉上卻無幾分歡喜之色,他們臉上更多的關於國家卻是憂愁。
因為自打入冬以來,北方和西北那一騎的傳訊驛兵可忙的要死,他們便絡繹不絕地出入北京,他們將遼河戰場以及開封府戰場兩地的戰況傳入京中,儘管大明朝廷刻意封鎖的訊息,但據小道訊息傳出,他們對外的兩個戰場的戰況並不樂觀。
北京的居民們憂心忡忡,生怕翌日那蠻橫的後金人便攻至京都,為此一個個終日惶惶。
而這段期間大明朝廷亦顯得有些死氣沉沉,彷彿有一片烏雲籠罩在偌大的北京上空遮蔽了天日,讓城內的軍民難免因此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北京需要一場大捷來鼓舞人心、穩定局勢。
甚至於他這個天子對此十分迫切。
清晨辰時的時候,大明皇帝便早早地來到了大殿。
按理來說這個時間段,這位明國的君王應該在後宮小憩片刻,但是最近大明皇帝卻改變了以往的作息習慣,因為現在的他睡不著。
“遼河那邊還是沒有訊息傳來?”
剛剛踏入大殿,明皇帝便立即問兩位內閣大臣方逢年詢問前方最新的戰況。
“回稟皇帝陛下,遼河暫時還未有戰報傳來。”
內閣大臣方逢年放下了手頭的工作起身緊聲回道。
“哦。”大明皇帝悵然若失般地應了一聲,看似魂不守舍地走到龍案後。
坐在龍椅上,也無心政務,只是坐在那裡發呆。
見此,太監曹化淳忍不住勸道:“陛下,北地暫時未有戰報傳來,相信一定是正與後金軍鏖戰這,無暇旁顧……宋王殿下聰慧異常吉人天相,相信宋王定然不會有事,陛下還是放心吧。”
“但願如此吧!”大明皇帝點點頭應了一聲,依舊坐在前方的那個龍椅上發呆。
儘管這些日子有數不清的人用類似的話寬慰大明皇帝,但是因為遼河的戰報久久不至,以至於大明皇帝心頭彷彿始終有一塊巨石高懸著,這讓他實在是心中難安。
他甚至是開始後悔不該聽信朱慈烺的話,放任這個兒子胡鬧趕赴前線。
一個尚未及冠的稚子,又沒有什麼征戰沙場的經驗,他一個孩子能懂得什麼?
人就是這樣,儘管當初明皇帝對朱慈烺極為推崇,但如今因為毫無音信,他不由得開始自我懷疑起來,自我懷疑之餘也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深感悔恨。
回想起這些日子皇后娘娘每日因為思念她的大兒子朱慈烺而寢食難安,明皇帝心中很是不好受。
而另一方戰場局勢還在進行著。
一營將軍聞言聳了聳肩,畢竟他也知道後金王爺多鐸麾下還有三萬人,因此也不難推測後金將金戈之所以懇請收斂戰死兵將屍體的目的。
“不能進攻嗎?”朱慈烺皺眉問道。
一營將軍舔了舔有些乾裂的嘴唇,苦笑說道:“咱們倒也不是就一定不能進攻……不過這樣做有失道義,或許會遭人詬病,這……”
朱慈烺聞言皺了皺眉沉默不語。
這裡的道義可以理解為是當世的輿論,無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這裡面的關係十分的大,他們包含這世人的看法以及與別的國家的外交。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其實說得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沉思了片刻,朱慈烺吐了口氣釋然道:“罷了罷了,咱們不必和他們計較的這麼多,就讓他們將那些即將快要腐爛的屍體連帶著武器裝備都帶回去反正我留著也沒有用……後金王爺多鐸多半打算將這些戰死的後金兵的裝備分發給那三軍,哼,不過那東西未見得會如他意。”
平心而論他不願意那樣的情況發生,朱慈烺是不情願任由後金兵們以收斂戰死兵將屍體為藉口,順道將那些死去將士們的武器鎧甲也回收,不過這件事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既然上升到了國家的道義層次,他一名皇子也不敢輕易造次。
不過一想到這些武器裝備後金王爺多鐸手裡的那些兵,這些東西十有八九會分發給那三萬後金士卒。事已至此,朱慈烺只能這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