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步伐,孫承宗功高權重,譽滿朝野。因不願同當時的權宦魏忠賢同流合汙,早到魏的記恨,柳河之敗後,在閹黨的攻擊下無奈致仕回鄉,己巳虜變後重新得到崇禎的重用。
五、盧象升
盧象升(1600~1639),中國明朝著名將領,民族英雄。字建鬥,別號九臺,宜興(今屬江蘇)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後任大名知府。盧象升本是一名文官,後來看到文字無法拯救當時內憂外患的明朝,遂投筆從戎,參與了多場鎮壓高迎祥和李自成等部農民起義軍和抗擊後金軍的戰鬥,鎮守湖廣,因其戰鬥之英勇,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所部號稱“天雄軍”。
六、左良玉
左良玉(1599~1645)明末大將。字崑山。今臨清人。幼時父母雙亡,由其叔撫養,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過人,鄉鄰都稱之為紅臉大漢。雖未曾上學,但聰穎過人,自幼習學武藝,尤善弓射,嫻熟左右開弓。崇禎以及崇禎以前,左良玉在圍剿農民軍的行動中頗有收穫,殺敵無數,與曹文詔相互配合默契。
七、曹文詔
曹文詔(?-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將領,號稱第一良將。早年在遼東從軍,歷事熊廷弼、孫承宗,積功升至遊擊。1629年冬,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在抵抗後金侵略中有功。1630年7月,陝西民變勢大,曹文詔被封為延綏東路副總兵,進行征討。1631年4月,曹文詔擊滅據守河曲的變民首領王嘉胤,以功升任臨洮總兵官,又連續擊滅點燈子、李老柴、一條龍、掃地王等變民首領。曹變蛟勇冠三軍,變民軍聽到大小曹將軍(小曹將軍是曹文詔侄子參軍曹變蛟)的名字,無不驚懼。
八、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明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飛百,亦作非白,號芝岡,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漢)人,楚黨。熊廷弼有膽略,知兵事,且善射,為明末“遼東三傑”之一。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刻苦強記。萬曆二十五年(1597)舉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授保定推官,盡釋被稅監王虎冤繫獄者多人,並上撤礦疏,以能擢為監察御史。四十七年,在與後金軍的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號稱四十七萬大軍慘敗,熊廷弼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熊廷弼到任後,立斬逃將,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衝要地點,互為應援,守備大固。他還親巡瀋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為主,反對浪戰,並聯合朝鮮牽制後金,卓有成效,使後金軍一年多內不敢輕進。明朝任命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駐山海關,第二次升任遼東經略。
九、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