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驚呼來源於其中幾名年少士子,而其餘士子則不解地望著他們的同伴,弄不清楚他們的同伴為何露出一臉驚歎之色。
“原來我們的宋王殿下,他是授師不配教的宋王殿下!”
有一名年紀與相仿的年少士子當即站起身來朝著朱慈烺拱手拜道:“當日於大殿,宋王殿下真是叫我等大開眼界!誰說宋王殿下自己只能憑藉武功的。”
這位是?
見對方明明比自己大好幾歲,但主動放低姿態向自己行大禮,現在朱慈烺微微有些發愣轉頭用眼神詢問三皇弟。
見此三皇子低聲解釋道:“這位是孫承宗的孫子。”
這傢伙……咦?他……那不就是新科的第三名麼?』
朱慈烺微微有些吃驚,客客氣氣地拱手還禮道:“哪裡哪裡……難比公子,高中新科榜第三位。”
這原是朱慈烺出於本心的恭賀之詞,不過他聞言後表情卻稍稍變得尷尬起來。
見此三皇子弘昭在旁圓場道:“你現在莫誤會……慈烺哥可不是取笑你的意思,他並不知曉去年詩會間的事。”
“我取笑?”朱慈烺一聽臉上露出幾許不解之色。
於是三皇子便向朱慈烺解釋了一番。
原來,作為孫承宗的嫡孫,他本不用這麼早就參加科試的,只是在去年的時候北京有幾個想參加高閣詩會的權貴豪門之子,由於文采與風評的關係被拒之於門外,他們這些人心中酸憤,於是就傳出謠言說高閣詩會不過是三皇子帶著幾個裝模作樣的傢伙在那自娛自樂,他們這些人並沒有什麼真本事。
因此作為三皇子弘昭最早接觸的年輕士子和一些高閣詩會的元老主動要求參加去年秋季的鄉試,他們這些人希望能夠在今年的會試中高中榜首狀元,揚一揚高閣詩會的名聲,挫一挫那些不夠格被請至詩會卻還要誣陷高閣詩會的傢伙們的銳氣。
可沒想到今年的大明會試出了兩位奇才,這兩個人生生將希望奪得殿試首位狀元的何昕賢給擠到了第三位,如也難怪這傢伙現在心中尷尬。
原來是這麼回事。
朱慈烺這才恍然大悟,搖搖頭笑著安慰道:“我自己曾在科試陪監,曉得此次會試的名額,公子能在超過兩千名科舉考試士子中勇奪第三位,足以證明公子飽讀詩書,這也足以證明高閣詩會,公子你現在又何必耿耿於懷呢?”
“我自己也是這般勸他的。”三皇子介面說道:“在兩千多的科舉考試士子中勇奪第三名,你這已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成就,你現在就莫要再掛心了。”
說著招呼朱慈烺在空置的席位中坐了下來,他本打算替太平公主也設一席,沒想到後者也跟著朱慈烺在席中坐了下來,見此自己也不再多事。
說實話他還真不曉得該如何向他的小夥伴們介紹太平公主,倒不如就這樣算了。
“公子如今已有官職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