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富貴花。元代學者吳澄撰,今人補書。
北向副廳,單簷硬山,簷下有廊,以短廊與主廳相接。南邊《聽雨》是書畫的場所,簷下掛楹聯:琴響三秋潤,書聲六月涼。揚州八怪汪士慎舊聯。北區與副廳相對,是一座四角方亭,單簷攢尖頂,花窗為壁,對稱佈局中又有變化,兩側通連廊,組成庭院的圍合。
《揚州畫舫錄》曰:“洛春之名,蓋以歐公《花品敘》有‘洛陽牡丹天下第一’之語,因有今名。”
汪應庚《平山攬勝志》述:“(洛春堂)疊石於庭中,為秀峰層嶂。其上栽牡丹十數叢,露葩風葉,爛漫芳菲……”又說:“故以花名堂,顏曰‘洛春’,以為花之娛人,處處如洛之春也”。
宋哲宗元祐七年,蘇東坡出任揚州知州,在一次賞花宴會上,面對滿園盛開的芍藥櫻桃,填詞《浣溪沙?揚州賞芍藥櫻桃》,其中“洛陽初夏廣陵春”一句,讚美揚州春景媲美洛陽,初夏洛陽花事已了,而廣陵的春色依然佔盡風流,芍藥開得奼紫嫣紅,大有留住春光的勁頭。
清代,洛春堂聳立在蜀岡之上:“洛春堂在真賞樓後,多石壁,上植繡球,下栽牡丹”,樓閣花木環繞。
考拉和顏沉魚從洛春堂繼續北行,則到了萬花園重要景點之一簪花亭。簪花亭因歷史上“四相簪花”的故事而得名,故事的主角是芍藥的稀有品種金帶圍,它是揚州的市花——芍藥中的精品。
宋代慶曆年間,韓琦鎮守淮南在揚州任“太守”時;曾專門種植芍藥。有一年後花園中一株芍藥忽然開花四枝;花色上下紅、中間黃蕊相間,被後人稱為“金纏腰”或“金帶圍”。
於是韓琦邀請了好友王珪、王安石、太傅陳昇之一同賞花喝酒,高興時每人還摘了一朵戴在自己的身上。令人稱奇的是,居然在以後的五十年裡這四個人先後做了宋朝的宰相,因此芍藥又被稱為了宰相之花。
四相簪花亭是六角形的仿宋建築,亭邊坡臺廣植芍藥,亭下有一組銅像,再現了當年那個喝酒賞花的風雅聚會。
四位具有宰相之才的年輕官員品酒吟詩,簪花自賞的倜儻風流。穩重老成的揚州太守韓琦(時年38歲)左手拈著一朵“金纏腰”芍藥花,花瓣中間鑲嵌了一根金黃色的線,右手食指豎著。
三位客人由南到北,分別坐著大理評事籤判王安石(時年24歲),大理寺丞陳昇之(時年34歲)和大理評事通判王珪(時年26歲),每人的帽子上都戴著一朵“金纏腰”芍藥花,神態各異。
其中最年輕的王安石略有醉意,半倚半躺著品味手中的“金纏腰”芍藥花,陳昇之則舉杯與韓琦相呼應,而王珪似乎不勝酒力,斜倚石桌,手託著頭,彷彿正在醞釀詩句。石桌上擺設著一隻酒壺、一盤荔枝、一盤橘子、兩盤糕點和四雙筷子。
整組雕塑中人物神態變化豐富自然,透過他們不同的氣質與神情的塑造,使雕塑體現出形與神氣韻貫通的效果。清…李墅《四相簪花圖》廣陵芍藥真奇美,名與洛陽相上下。東坡更讚揚州芍藥“為天下冠”。
簪花亭位於萬花園的西南部,為六角形仿宋式建築;重簷攢尖頂。楹聯:名花別韻瑞色祥開簪四相;曲水流觴幽情暢敘賦千詩。
考拉和顏沉魚從四相簪花亭繼續北行,就到了瘦西湖萬花園北面區域的清二十四景之一石壁流淙。
《揚州畫舫錄》這樣描述“石壁流淙”勝景:“石壁流淙”,以水石勝也。是園輦巧石,磊奇峰,瀦泉水,飛出巔崖峻壁,而成碧澱紅涔,此“石壁流淙”之勝也……
如新篁出籜,匹練懸空,掛岸盤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令湖水全活,故名曰“淙”。淙者眾水攢衝,鳴湍疊瀨,噴若雷風,四面叢流也。
淙流,是水匯聚在一起,由高向低衝擊,形成瀑布。其懸瀑下落快如風,聲響像雷鳴,臨水時水花向四面飛濺,蔚為壯觀。
著名紅學家曾指出:《紅樓夢》中最主要景點怡紅院的內景和瀟湘館的外景,就是以揚州的水竹居為藍本而寫的,由此可見石壁流淙的盛名。
石壁流淙、靜香書屋、水竹居在歷史上是一座園林。“石壁流淙”,一名徐工,徐氏別墅也。它的主人是徐士業,字建勲,在揚州販鹽發家,成了大鹽商。石壁流淙就是徐士業他們家修建的宅子。在乾隆時期,石壁流淙曾是湖上以水石為勝的名園。
乾隆乙酉年間,乾隆來到這裡,看到景色如此美麗,亭臺樓閣中間,假山瀑布、繁花綠柳……特賜名“水竹居”。並御筆一揮,題下御詩曰:柳堤系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