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4部分

物精確的描繪。

皇家哥本哈根RoyalCopenhagen是1775年丹麥王太后茱莉安瑪莉為製作王室用品及贈品而特別設立的御用瓷廠,以傳統北歐手工藝融合東方瓷繪風格,獨特而典雅的造型設計是丹麥引以為傲的瑰寶。

就像羊胎素是瑞士的國寶一樣,最能表現王室尊榮的當屬丹麥之花系列,它屬於國寶級的瓷器珍品。皇家哥本哈根的手繪瓷畫依繪畫、上釉與燒製程式不同分為“釉上彩”、“釉下彩”兩種製作方法。“釉上彩”是手繪瓷器難度最高的工藝表現。

全世界仍保有釉上彩手繪的國際知名瓷已不多見。皇家哥本哈根的鎮店之寶丹麥之花是釉上彩最好的代表作。從表面紋路及立體花飾的雕刻、繪圖到描字,皆採手工製作,並以24K金鑲飾盤邊。經過12年的費時製作。

終於在1802年完成全部1802件作品,它是全歐洲數量最多,也是最重要植物彩繪瓷器組。“釉上彩”技術的復興,則是幾乎與粗陶器皿的發展同步。它的製程,必須再經第二次相對低溫的窯燒固著顏色,即所謂的硬焙燒之後,才在釉上著色。

作品色彩和花樣更為瑰麗而豐富。專業畫師根據瓷器形狀和大小,從手邊3000多幅丹麥植物圖鑑中選取適合的圖鑑;然後開始在上過釉的光滑瓷器表面上作畫。“釉上彩”繪畫的顏料都為金屬混合物,他們經高溫的化學變化後而產生色彩。

例如紅色是含鐵的顏料所繪製、藍色含鈷、綠色是含銅。每件丹麥之花作品需要至少窯燒5次以上。專業畫師根據瓷器形狀和大小,從手邊3000多幅丹麥植物圖鑑中選取適合的圖鑑;然後開始在上過釉的光滑瓷器表面上作畫。

先將植物全貌打底稿,再上色。每上過一層色彩,即需經過850度窯燒,以增加色彩之穩定性,至少需要上2層~3層顏色。一些要說的東西:1。丹麥皇太后決議三道藍色水波浪紋,象徵丹麥國家尊榮象徵標誌予以皇家哥本哈根。

其標誌上的皇冠,表示與皇室的深厚關係。三條波紋代表丹麥從卡得特加特海峽通往到波羅的海的三條古水道。從此,皇家哥本哈根美麗的瓷器也得以走進民間,成為現代人生活裡最好的調味。

1885年,建築師ArnoldKrog接任皇家瓷廠藝術總監一職。他開發出丹麥釉畫,在瓷器上使用丹麥自然山水圖飾,再運用某種技術,讓單色釉畫呈現出濃淡不一的中間色調。色調起初是青色,後來則加入棕青和淡青色。

這看似簡單,但是畫家在上色時。並無從分辨濃淡色。色調的濃淡,取決於顏料塗層的厚度,再入窯以高溫焙燒之後顯色的結果。3。1888年,哥本哈根大斯堪地維也納博覽會上,這種新式“釉下彩”瓷首次呈現於世人眼前。

並且在次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中贏得殊榮,猷奠定皇家哥本哈根不墜的聲譽。4。丹麥之花完成之後的60年,以之為名的第二套餐瓷,再現於世。尺寸比較小,只有725件。是作為嫁至英國的丹麥亞歷山卓公主PrincessAlexandra陪嫁之用。

她的王夫即為英國的愛德華七世EdwardVII。自1864年之後“丹麥之花”持續產製,直至今日,只有丹麥女王及英國女王幸運地全套御用“丹麥之花”。

2007年,因應寶島頂級市場之需求,首次推出為寶島市場訂製之丹麥之花“花開富貴瓷畫”。透過貿易瓷器流通到世界各地,古代皇室不乏精美的收藏。作為特殊的奢侈品,今天,瓷器成為具有價值的“古董”。

雲落喜歡這個居家風格。哈哈。拙見這應該是另一個系列:唐草。十七世紀,歐洲人極度瘋狂於明朝和清朝出產的藍白瓷器,但是丹麥人早已瞭解如何製造這令人著迷的“白色黃金”。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認可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技術。

1889年,巴黎萬國工業博覽會認可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技術,並且得獎,這使得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生產技術備受矚目。皇家哥本哈根手繪名瓷,正式名稱為皇家瓷器製造廠(丹麥語:DenkongeligePorcel?nsfabrik);標誌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

三條波浪線則代表圍繞丹麥的海峽:?resund;Storeb?lt和LilleB?lt。起先是一家民間工廠,1775年由丹麥皇太后朱莉安瑪麗和國王克里斯欽七世批准並贊助丹麥藥劑與化學家FranzHenrichMuller創立,就叫丹麥瓷廠。

可沒過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