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額,系乾隆手筆。轉過頭來看,湖水被周圍的山林、島嶼所環抱。北面有中犢山島,現在是太湖療養院所在地;對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樹木蒼翠,景色優美。
烏錫民族工商業者,在那裡建造了“錦園”。牌坊後面有一照壁,壁間飾以“鳳穿牡丹”的圖案,鳳凰和牡丹寓意吉祥。整個照壁擋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
寶界橋位於蠡湖的最窄處,包括並列的新老兩座橋樑,將蠡湖分為東蠡湖和西蠡湖,也是由烏錫通往黿頭渚風景區以及唐城、三國城、水滸城等影視基地的必經要道。
雙橋落成後,唐代大詩人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意,在蠡湖邊上化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孫造橋,傳為佳話。長春橋位於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後築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橋呈拱形,彷彿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
湖堤上引種日本野生大山櫻,已有60多年曆史。每年4月,花開如雲,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稱“長春櫻花”。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築半露水面,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
絳雪軒旁為雲逗樓,園主為紀念先祖,上坡,有花神廟,“花神女夷”像,高髻雲裳,姿態端麗。長春橋是為紀念園主60大壽而建,取其長葆青春之意。湖堤兩邊所種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櫻花品種中,“染井吉野”是公認最美的一種。
每到三四月櫻花盛開的時候,人行其中如在畫中行,到落英繽紛時,一陣微風吹過,片片櫻花會落入旁邊的池塘中,隨著微波形成陣陣的漣漪,景區因為櫻花而得名,取名長春花漪。
長春橋是一座拱石橋,高聳湖面,堤岸遍植櫻花,擋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間,從平面上開,增加了變化,是浩大的湖面產生了大小、虛實、動靜的對比;從立面上看,豐富了景色層次,它與涵萬軒、絳雪軒和東面山坡自成一個空間,構成長春花漪的景色。
有關太湖的來歷,民間有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裡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隻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讚不絕口。
但王母設宴時沒請孫悟空,於是這位齊天大聖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隻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
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太湖的傳說,發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裡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窪地便形成煙波浩淼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中有一條醉人的花樹之路,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里芳徑。它始自寶界橋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面築的太湖佳絕處牌樓,然後一路依山傍水,可直達勃公島。
按著路人的建議,雲落開著銀黑紅旗,帶著清水甜子和紅鼠糖糖經過十里花徑,向渤公島駛去。渤公島是烏錫市最大的人工島嶼,又稱渤公島生態公園,位於環湖路大渲橋南側與黿頭渚公園接壤處,是結合退漁還湖工程在原犢山大壩東側圍築而成。
西與管社山相望,南端與充山對峙,佔地面積約37公頃,南北長約1700米,犢山路貫通南北,北由渤公橋與梁湖路相接,南由犢山橋連線黿頭渚。
渤公島生態公園,集水利工程、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融於一體,是蠡湖36公里環湖觀光帶繼蠡湖公園後又一免費開放的主體公園,為紀念治水先賢張渤而取名。
在五里湖進水閘前下車,開始了渤公島的遊覽。五里湖又名蠡湖,是太湖的內湖。位於烏錫城區與外太湖之間,是烏錫洩洪蓄水天然水庫。
渤工島綠化面積近30萬平方米,一條延綿上千米的寬闊大道,加蓋上長長的棚架,貫穿於臨湖的渤公島間。這條由13種藤本植物“搭”建,被專家稱為國內最長的藤本植物觀賞長廊。觀賞長廊在這裡將形成了一個全長1。2公里的綠色長廊。(未完待續……)
第五六〇節 蘿莉在手牽著走
根據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和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