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福平白的得了黃土關,也不停留,繼續南下,不到五日,連克數座州府,這一日大
軍來到了東嶺關的西山口。東嶺關是在群山之中的要道蓋起的一座雄關,扼守住南下前往江都的通路。若想前往江都,或者攻下東嶺關,或者繞路千里,橫渡長江,迂迴而去。武安福自然不會捨近求遠,不過他知道東嶺關的守將乃是跟隨楊林南下的隋朝名將楊義臣,此人乃是隋文帝楊堅的養子,能征善戰,武功卓著,多年來一直在西南邊陲駐紮。武安福曾經因評定楊涼和楊玄感的叛亂而見過面,知道他的厲害。此時早早的將大軍在距離東嶺關六十里外紮下。六道探馬和燕雲十八騎飛馬前去探查東嶺關的防禦。
燕三燕四身為燕雲十八騎中的佼佼者,率領著六道中的諜報人員承擔行軍中的刺探任務。這次他們數十人分成十組來到東嶺關前,所有的人都驚呆住了。眼前一座五里方圓的大陣,真可謂是深不可測,一眼望不到邊。眾探子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刀槍如林的陣中遠處,一座三丈左右高的是帥臺,在那帥臺之上,一根十二丈高的大旗杆拔地而起,直衝雲霄。燕三的見識稍微的高點,看到這大陣似乎分成幾個部分,隱隱的有八卦之相,知道必定難纏,不敢靠近,帶著眾人飛馬回去奏報了。
武安福接到探馬的彙報,頓時明白過來,看來這楊義臣在東嶺關前擺下了銅旗陣。一想到楊義臣的能耐,和這些他根本不了的陣法,武安福就頭疼。上次幫助瓦崗山攻破長蛇陣,是因為巧合中得到了薛仁貴的幫忙,可這一次武安福軍中無一人知道如何破陣。憑藉武安福腦子裡那一星半點關於砸旗杆的記憶,是根本不頂用的。所以噹噹楊義臣送來戰貼,約武安福破陣之時,武安福和眾將都鐵青了臉,沒一個有主意的。
武安福心知若是不接戰書,士氣必定受挫折,既然己經來到關前,不破楊義臣,難道要繞路不成?那樣的話哪裡還有臉面去面對天下人?因此武安福毅然的接過了戰書,不過他倒是聰明的避談何時破陣。儘管如此,面對無人知曉其中奧妙的銅旗陣,武安福還是一籌莫展。
武安福困在東嶺關下銅旗陣前的時候,李密的風頭正勁。他攻打下了興洛倉,得到數以百萬計的糧食,此時中原地區連續乾旱,百姓缺衣少食,正是鬧饑荒的時候。興洛倉積存的糧食光憑瓦崗軍,便是十年也吃不完。李密志在高遠,自然不會吝惜糧食,當即開倉放糧賑濟民眾。一時間興洛倉四面八方都是聞訊而來攜子帶女的饑民,他們匯聚成壯觀的人流,由中原大地的各個角落,口耳相傳,相扶而來。一座座米倉開啟來,本來是隋朝囤積的糧食,如今被李密做了順水人情,白花花的米從米倉裡流出來。糧倉裡的糧食任由百姓們隨意領取,瓦崗軍只在一旁大張旗鼓的招納新兵,無人管理。百姓捱餓多時,哪裡見過這種好事,取糧時總是惟恐不足,盡力多取,或用袋子,或用器皿,更有脫下衣服,系成包袱背米的。取是取了,可歸途中卻往往拿不動,百姓便將白米拋棄在溝渠之中。放眼望去,興洛倉的附近,尤其是糧倉旁邊的條條大路之上,到處積滿了被遺棄的白米,有些地方厚達數寸,車馬人畜往往從上面踐踏而過,無人珍惜。還有百姓取糧後就在洛水邊直接淘米做飯,身旁就是無數的糧倉,百姓便不愛惜,白米隨水流失,洛水兩岸之間,猶如鋪上一層厚厚的白沙一般。
瓦崗佔領興洛倉後,秦瓊,程咬金,單雄信,裴元慶等將領都被派出去四處攻克州郡,要將洛陽變成一座孤城。翟讓奉命把守興洛倉,他深知務農之苦,見百姓如此浪費,心裡不痛快,前去告奏李密。
李密聽了笑道:“翟將軍多慮了,如此多的糧食,哪裡浪費的完。便是再吃十年,也綽綽有餘。你不必擔心。”
翟讓還要勸誡,李密又道:“我們兵多糧足,攻克洛陽指日可待。將軍只要盡忠職守就是了,他日不失為封侯拜將。”
翟讓啞然,李密身旁邴元真道:“翟將軍,咱們這幾日來,募兵二十萬,如今瓦崗軍有眾五十萬,睥睨天下,日後必定建立帝業,何愁這些糧草。你就不用擔心了。”
翟讓嘆息道:“今日之因,後日之果,你們好自為之吧。”說罷也不行禮,出門而去。李密在後看了,頓時不悅起來。邴元真一旁看了,忙道:“魏王,這翟讓仗著自己是瓦崗初創時候的功臣,常常對大王有不敬的話語,我看他有反意啊。”
李密沉下臉來,沉思片刻道:“此事暫且寄下,他畢竟是有功之臣,和秦瓊他們同氣連枝,不好就這麼處置了。不過你要多監視他,日後若是再有不敬之語,就速來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