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越長,越來越長。漸漸的,我感覺到我是真的與她相擁而坐,我甚至感覺到她的溫度和柔軟,我越來越感到迷茫,到底是真的還是在做夢,我已經分不清了,我只記得的是她是我師傅。
PS:未完,請看外傳四
第四章 少年無邪 第三十一節 大漢風雲
金陵城,自古文人雅士多聚與此,這裡有名滿大江南北的酒樓“樓外樓”和天下間最賓至如歸的客棧“桃花島”,這些都不是能吸引奇人異士聚集在金陵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金陵有江南第一的青樓“夢香閨”。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稱的名姬鄭典典就是“夢香閨”的老闆,文人雅士多慕名而來,有人相傳這鄭典典與當今的皇帝還有些不為人知的密切關係,當然這些都得不到證實,只是作為眾人茶餘飯後的話料,出乎意料的是當今聖上對這樣一條謠傳格外的寬容,竟沒有下令眾人封口,其中的關係耐人尋味。至今這條謠言仍被人津津樂道。
長孫無邪現在就住在天下間最賓至如歸的客棧“桃花島”的天字一號房內,他下山以來一路行道,雖然沒發現什麼靈氣聚集的洞府,可也做了不少善事,積了不少功德,但每個地方不多停留,直至行到金陵,方略做休息。長孫無邪選擇在金陵休息幾日可不是隨意之舉,一路行來他也打聽到了不少的俗世間的事,知道天下最舒適的客棧“桃花島”在金陵,因此才選擇此處休息的。
此時正是西漢年間,公元前一百一十三年,正是孝武皇帝劉徹,也就是後世稱為漢武帝和大漢天子所統治的朝代,正是名將賢相倍出的朝代,武有無可挑剔的名將衛青、大將霍去並射穿石虎的飛將軍李廣、以八百餘騎深入匈奴兩千裡的猛將李陵、有陰謀家和野心家著稱的霍光。文有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的張騫、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耳!”的主父偃、“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傳奇剛勁直諫之臣的汲黯、宣揚“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的哲學家董仲舒,寫下史記的司馬遷,才華橫溢的班固。文武雙全的有投筆從戎的班超、聯合起西南少數民族的辭賦家和音律家司馬相如。還有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十三歲讀書,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的一代奇人東方朔。可謂是人才輩出,在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前又剛剛經過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盛世”,國力也是空前的強盛。各位看官可以算算,雁七前世白起死於公元前二百五十八年,之後四妖在凝碧崖上閉關了一百四十五年,下山之後就到了公元前一百一十三年,不知道小子我有沒有算錯。
此時年號元鼎,正是元鼎五年。西漢正在漢武帝推廣董仲舒的“表儒裡法”的政治方針下繁榮發展,董仲舒的“表儒裡法”即是說,廢除百家,表面上唯獨在民間推廣儒學用來淳化民風,實際上加強法制,啟用法家思想進行完善法令、增加刑法。
說起這董仲舒,雖然比不上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十三歲讀書,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的一代奇人東方朔。可是他的一生也是個傳奇,相傳董仲舒遊於六藝,學通五經,義兼百家,而且長於議論,善為文章,多見博聞,知道許多希見奇怪之物。董仲舒講學,在講堂裡掛上一幅帷簾,他在裡面講,弟子在簾外聽,只有資性優異,學問不錯的弟子才能夠登堂入室,得其親傳。其餘弟子皆按受業的先後和深淺,在門下轉相傳授。因此有的學生慕名而來,師從一場,連見上董仲舒一面的願望也沒實現。所以世間的人覺得他是一個無情書生,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只知道他讀書三年以來,從不花前月下,而且講學的時候用一個簾幕遮擋面目。他除了提出“表儒裡法”以外,還提出了“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他時常嘆道:“自從我提倡‘天地陰陽,男尊女卑’之後,就沒有人再見過真正的愛情了。”可見其聲譽之高,氣派之盛!
提起這裡不得不說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我並沒有列在上面的名將賢相之中,因為這個人頗有爭議的一個人,他就是當朝布衣出身的丞相——公孫弘。此人為人對外表現的很寬大實際上有很深的城府,睚齒必報。但他生活卻很節儉,雖然貴為丞相,俸祿豐厚,吃飯只有一盤瘦肉,睡覺只蓋薄薄的布被,俸祿都用來招待食客。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布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汲黯的正直是不可置疑的,連他都上書指責公孫弘“多詐而無情”,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