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不一會兒,羅亦安身體恢復平靜,汗水已在他身下彙整合河。他仍躺在地上,抬起子來枕著雙手說:“我好點了,我明白了。”

他的身體豈止是好一點,經過這番新生,羅亦安總感覺到自己身體內彷彿多了點什麼。但一想到他對菲舍爾的事情懵然無知,而菲舍爾卻對他了如指掌,故此,決定將身體的變化瞞下不說,打算以後有時間再慢慢體會。

菲舍爾關心的就是後者,他順著羅亦安的視線,皺著眉頭觀察著頭頂上的光網,問:“明白什麼?”

“我明白了,迪克消失之謎。”

菲舍爾倒吸一口冷氣,極沙驚撥出聲,鄧飛對這些卻不感興趣,他捧著那根降魔杵,站在地上那個洞眼前,尋思著該怎麼把它插上去。

羅亦安抬手一指光網說:“那是震盪波,是分子震盪波。”

地球上一切生命起源於光,光是以波的形式傳導的。光波,嚴格意義上說也是電磁波,它的頻率恰好在肉眼可視範圍,便稱為光,如果波頻率超過了肉眼可視範圍,便是所謂的電磁波了。波的傳導實際上是一種能量傳導。

地球上的生物是奇妙的,當一個“物體”能夠把光能轉換成自身能量時,我們就把這種“物體”稱之為“生物”,否則,就是石頭、金屬等死物。自然界裡,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生物能。食草動物靠消化這種生物能而生存、進化。食肉動物又以食草動物的生物能為能量來源,當食肉動物死後,微生物分解它們的身體,供植物當作養分。於是,整個生物界的生物鏈條便這樣一環環相扣著,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鏈。

有了光便有了絢麗多彩的太千世界,19世紀後,科技才認識到這一步。然而。數千年前。在科技不發達地遠古,人們怎麼可能認識到光能的呢——當時他們尚處於原始拜物教時期啊。

這是一個千古之謎……

創世的第一縷光是什麼?是整合,是重新排列分子結構,把不能吸收光能的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整合起來。腐朽眨眼成為神奇,整個世界活躍了起來。生物於是具備了的能量來源,開始了千姿百態的進化歷程。這就是“太初光”。

眾人頭頂上這束光波,實際上超出了肉眼可視範圍,然而由於它蘊含的能量過高,燒灼周圍的空氣,所以在夜視鏡下發出紅光。這是一種高頻震盪波,一種能夠震盪激化分子間結構,撕碎分子鏈地震盪波。它使用地原理卻很簡單,那就是共振。

每一種不同的元素,分子間的振動頻率各不不同。構成圓形通道的這層光網,它發出地震盪波很強,對面接收著震盪波的晶柱,則透過接收到地情況對震盪波進行調諧,使之接近該元素分子振動頻率,由此引發元素內部的鏈式反應,直接將該物質分解成分子狀態。這就是鋼管與迪克等無聲無息消失地原因。因為它們已經分解成分子,消失在空氣裡頭。

20世紀,人類曾根據火項技術,發明了“分子焊”。它比“等離子焊接”

更為神奇,可以直接將兩種不同的分子焊接在一起,真正做到天衣無縫。

幸好這層光網已被羅亦安拆除了部分發射或接收晶柱,它雖然仍能發出震盪波,但其頻率已不是蛋白質分子的震動頻率,在兩縷光線的交匯處,波形產生了疊加,雖然帶給羅亦安渾身每個細胞的振顫,但卻不足以要他的命。至於他身影突然變淡的原因,那是因為這種振顫超出了可視光範圍。

現在,這種劇烈的振顫沒能毀了羅亦安,卻彷彿給他留下了點什麼。只不過現在不是細細體察的時機。

羅亦安用盡量通俗的話解釋著剛才的一切,最後頗意味深長地補充說:“這分子波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毀屍滅跡之必備呀。”

這最後的幽默牽扯到迪克的遇難,妮莎一時消化不了。菲舍爾似懂非懂,他看著那扇砸在羅亦安身上的門板,不禁又問:“這門板怎麼一會有效,一會無效……”

“這門板中一定新增了什麼材料,導致構成這門板的物質,其分子震盪頻率不在這光網的頻率範圍”,羅亦安從地上爬了起來,繼續說:“至於它為什麼一時有效一時無效,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解釋。但我可以肯定,如果這石門板禁止不動,它一定能夠抵禦這光束的照射。而如果拍動這門板,或者讓這門板飛舞起來,讓它附加其他的頻率,那層可怕的光網照樣會讓它消失。”

“做個試驗證明一下”,菲舍爾不敢再冒險了,他要求說。

“很簡單”,羅亦安回答:“讓我們先把光閘道器上,再把門板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