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那個時候,我們不但找不到汽車,而且非常清楚地看見,並強烈地感受到,除了這些零件以外,絕對不存在任何所謂的汽車。不但汽車不存在,包括組成汽車的每一個配件總成,也是由更小的零件組成的。而組成每一個總成的零件堆積在一起,也不能稱之為總成,而只是一大堆的金屬、塑膠等等。如果想指認出所謂的總成存在於哪一個部分,也是不可能的,誰也不知道總成究竟存在於哪一個螺絲或者鐵片上面。也就是說,包括配件總成的說法和概念也是不成立的。

不僅如此,而且包括其中的哪怕一個小小的螺絲,我們也可以分成幾塊小鋼屑,每一個鋼屑又可以分成無數的鋼粉,這樣一直分下去,最後就像物理學所說的一樣,可以分至夸克,翻譯成中文,意即微子。

佛經裡面很早就有類似微子的概念,併為其命名為“微塵”。所謂“塵”,亦即極其微小的微粒。其實,微子和微塵就是一回事。

目前物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夸克是所有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一切物質的最終基礎,它沒有形狀、顏色,不佔據任何空間,是一種根本沒有任何物體性質的東西。大家都知道,物理學家不是憑空捏造出夸克這個概念的,他們可以拿出很多證據,來證明這個東西的存在。

物理學只能達到這個境界,就無法再往前走了,無論最終所得到的結果是夸克還是能量,在他們看來,都仍然是一種實有的物質。而依照佛經的觀點,無論是夸克還是微塵,都被打破了,最後什麼都沒有剩下。這樣一來,原來所謂的汽車就在我們的面前消失了。汽車去了哪裡呢?不管是汽車還是房子,只要我們去分析,最終都會在我們眼前失蹤而成為空性,成為我們的語言所無法表達的境界。這是依靠佛的邏輯,經過詳細分析所得到的結果。

那時我們就會猛然驚醒:原來我一直認為汽車是存在的,但現在透過分析才知道,不但汽車不存在,包括所有的粗大物質都不可能存在,雖然眼睛看得見,卻沒有一個實有的本質。我們所看到的各種顯現,都只是眼睛自己的感覺,除了眼睛的感受之外,真正有沒有這回事呢?根本沒有,誰也找不到,這就叫做空性。

以上是從物質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在剖析物質方面,量子力學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為什麼這樣說呢?是不是佛經裡面沒有更好的分析方法了呢?當然不是,佛經裡面有著更透徹、更清晰的抉擇方式,但針對很多在大學裡面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如果仍然套用兩千五百多年前使用的,佛教中觀、俱舍等方面古老的專用名詞來詮釋佛教,僅就名詞本身,都要解釋半天,這樣就有點費力,而直接借用原子、中子、夸克等等名詞,就無需解釋,大家會一點就通。

不過我想,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夸克究竟是什麼東西,更不要說夸克下面又是什麼了。其實,夸克是什麼並不重要,我們需要的,是超越它。怎樣超越呢?用佛的理論來超越。在佛教當中,包括夸克這樣細微的東西,也是要被毀壞的。

有人會提出疑問:像夸克這樣不佔空間,無色無形的東西有什麼可毀壞的呢?

即使是對這種細微的東西,我們還是會有執著,如果存在這樣的執著,則縱然消滅了粗大的“我”,消滅了物體的性質,但正如《俱舍論》所言,**和無**天人的境界,就是很細微的,雖然不佔空間,卻仍然屬於物質的範疇,所以我們還是要設法把它摧毀。

怎樣摧毀呢?跟前面的方法一樣。如果繼續用剛才所講的方法去剖析,所有的物質都會變成空性。

在剖析到沒有顏色、不佔空間的程度時,如果我們覺得抓不住一個對境,無法去進行分解,就可以用不生不滅的方法來推理。

透過抉擇不生不滅的方法,我們就可以知道,萬事萬物都是不生不滅的,既然沒有生,也就不可能存在。這些方法,都是是既方便,又有說服力的分析方法。透過這種方法來抉擇空性,也就不是太難的事情了。

平時我們都認為,一切事物都完美無缺地存在著,有我、也有外界,有肉體、也有精神,但現在一觀察才發現,這些東西根本找不到。

包括有些科學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但即便有這種體會,他們也僅僅是從物質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其研究結果也不是究竟的,而只能往空性的方向走一截,所以,我們不能將物理學與佛法等量齊觀。要知道,物理學永遠也不能與佛法等同,只是它們中間的一部分觀點相似而已,到了最後,還是需要佛法的幫助,只有佛教的邏輯,才可以推翻最終的執著。

又有人會說:既然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