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行為是非常冒險的,當時的刑法有個罪名專門懲治這種行為投機倒把罪,謝公最後就落了這麼一個罪名。
其實謝公在從事長途運輸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眼紅了,等到販運海鮮賺了大錢,有些人終於坐不住了。這些人或者屬於權力部門,想要進來分上一杯羹,或者是滿懷嫉妒的同行。
剛開始的時候,謝公不願意向強力低頭,結果把事情搞得非常僵。而刑法中投機倒把這條罪名,給了這些人以充足的理由和藉口,對謝公實施打擊。
謝公曾一度瀕臨深陷囹圄的境地,全賴在中級法院任高職的一個親戚運作,總算才能成功脫罪。這場風波讓謝公賠進去了很多錢,但同時也起到了當頭棒喝的作用。
謝公敏銳的意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持續和深入,**將不可避免的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既是因為國人從來都有**的傳統,也是因為當時的體制使得權力缺乏監管,而缺乏監管的權利必然要滋生**、
謝公沒有興趣去反腐,甚至希望**的越厲害越好,於是投身到了**的行列當中去。
從此之後,謝公生意雖然還照樣做,但是賺到的錢卻不是留在手裡,而是打點給了各個相關管理部門,到後來展到了其他所有政府機構。在最瘋狂的時候,謝公全年幾乎沒有剩下一分錢利潤,甚至還往裡面搭進去了很多的錢。
謝公最初是讓自己那位在法院工作的親戚幫忙牽線搭橋,去結識各個政府部門的官員,在有了一定的人脈之後,又透過這些人脈結交更多的官員。對於結交到的這些官員,謝公表現得十分的慷慨,喜歡錢的就大把的送錢,喜歡女人的就介紹給幾個美女。而且這些官員每當逢年過節,或者本人及妻子過生日,或者子女升學,或者長輩做壽,再或者是其他紅白喜事,必然都能得到謝公大禮相贈。
雖然其他下海的人也都要打點各路關係,但是從沒有一個人敢於像謝公這樣,在回報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就投入,而且慷慨到了如此地步。
謝公的這種大膽投入換來了豐厚的回報,在這些官員的全力保駕護航之下,幾年後就壟斷了整個唐山的長途販運和水產市場。任何一個敢和謝公作對的人,不用等到謝公本人出手,就遭到了來自官方的打擊,最後煙消雲散。
可以說,只要沒有謝公點頭,沒有人可以在唐山混,以至時人曾經戲言唐山應該改名叫做謝家山。
謝公在打點官方的時候遵循著幾個原則,後來有人對此做出了總結:
、撒開大網捕魚,只要有機會結交到某位官員,無論在眼下是否能為自己做些什麼,都要盡全力和這個官員搞好關係;
第二、只結交實權部門,讓清水衙門靠邊站,諸如工會和婦聯之類;
第三、不只著眼於眼前利益,要敢於進行更加長遠的投入。比如說,有的官員得到提升實際上是被架空,而有的官員被貶謫實際上是為提升做鋪墊。對於後一種官員,等到提升之後去錦上添花,不如在他最失落的時候雪中送炭。再例如,有些官員雖然暫時是閒職,實際上是後備的第二梯隊,完全有必要提早結交,這樣的官員多存在於共青團。
………【第三十八章 江海幫的建立】………
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效仿這些做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謝公始終是做的最成功的。而且據信謝公不只是單純的行賄,還為自己“購買”了一份保險,那就是將所有的行賄都記錄了下來。
很顯然的是,這些官員以及商人對謝公表現出的敬畏,早就已經出了利益共同體的關係,很像是有把柄掌握在謝公的手裡。既然龐勁東的手裡都能夠握有一本黑皮手冊,謝公很有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行為,只是沒有人知道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本黑賬,
在謝公的家史當中,有三個人是必須提起的,那就是以劉大江為的劉家兄弟。
劉家兄弟是謝公的遠方親戚,原來都曾經當過兵,大概部隊裡面嚴苛的紀律讓他們產生了逆反心理,所以復原到了地方以後終日遊手好閒,在軍轉部門分配的單位只上了幾天班便離職了,後來因為長期曠工而被開除。
雖然對於正正經經的上班沒有什麼興趣,劉家兄弟非常熱衷於打架鬥毆,由於身強體壯且受過訓練,經常無往而不勝。後來他們便利用這一優勢拉起了一批人馬,從事一些固定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而建立起了三江幫。
在整個華北地區,唐山黑社會都是非常有名氣的,活動相當猖狂,作風好勇鬥狠。唐山當時的大小幫派都被統一冠以菜刀幫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