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希望帶何梅豔參觀一下這裡最負盛名的旅遊聖地湘山寺。湘山寺歷史悠久,影響久遠,只是到了抗戰期間,日本鬼子燒、殺、劫、掠傷了筋骨,逐漸凋零,如今在政府的重視下,才有了尼姑在這裡住了下來,並且香火旺盛起來。
湘山寺位於清湘縣城內西隅湘山之麓,素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名剎”之雅稱,系公元756年唐代高僧無量壽佛建立。
湘山寺始建於唐至德元年(756年),初名“淨土院”,杭州徑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為該寺開山祖師。昔日湘山寺佔地2平方公里,有過48殿、108房的興盛場面。
該寺歷唐、宋、明、清、民國,到今已有1250多年,期間雖經多次修葺,但至明清之際漸衰,後屢遭兵燹戰禍。
宋朝4位皇帝先後5次加封,宋徽宗親臨膜拜;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曾住寺為僧21年,留有石刻花圖;清朝康熙皇帝御筆親題崖刻“壽世慈蔭”。
肖鋒與何梅豔坐著“慢慢搖”(本地的一種交通工具,下身為三輪摩托,上面搭建有一個棚,用來遮風擋雨,可坐4人),來到湘山寺門前。一道恢弘的寺門矗立在他們面前,中間是大門,上半身為橢圓圖案,在大門左右,各有一個側門,上半身也是橢圓形狀。整個門面都塗成硃紅色,最頂端蓋著琉璃瓦,顯得非常壯觀。
踏進門內,有一條平整的水泥路,一直通向遠處的妙明塔前,在水泥路的右邊有一處景觀名為放生池,裡面成群的石雕生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歎為觀止。
在這群構思獨特,刻法技巧精湛的石雕中,首推獅愛圖,兩隻大獅約長2米,身大合抱,昂首伏地,一小獅張口含笑,形若父母對兒女般的慈愛。
雄立的麒麟口吐玉書,旁有蛙、螺、蚌、蟹、魚拱圍作“聽命”狀,極富樂趣;無數古錢中有方孔,古人常用繩線穿孔成串,石雕以長蛇貫串其中,銅錢稀密擺列,可謂別出心裁。
最引人注目的是雲龍戲珠,兩隻小魚躍出作羨慕狀,非常生動;另處,生鶴展翅,下伏二***頸作長短伸縮爬行狀,頗有情趣;松鼠偷葡萄,鐫於一米見方稍平的石板上,垂於葉下的串串葡萄,二鼠上下竊食作驚恐狀,是用浮雕形式靈活靈現地刻畫出來了。
有兩隻蝙蝠張開翅膀欲飛,窺視一睡鶴,鶴頭扭轉嘴藏翅內,形成動與靜,大與小的對比。北角,一人身著長衫,側臥入眠,在群雕中唯一的人物,或許是守護大千世界的懶和尚,致使這些大少動物活躍於放池中,遨遊嬉戲,成為一幅立體畫卷。
龐大的石雕群像,有意啟迪人們要愛護生靈,保護大自然生態平衡。它不但佈局嚴謹,錯落有致,而且雕鑿工藝精巧,形態逼真各異,相映成趣。如獅的脊毛,蛟的牙齒,書的裝訂線痕等歷歷可辨,溶智慧與技藝為一體,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峰哥,這裡的景物雕刻得惟妙惟肖,太生動了!看這個烏龜抬頭仰望,甚是調皮,那條魚翹著尾巴,開心極了,還有那位和尚,躺在那裡悠然自得!”何梅豔看著這些雕像,驚歎不已。
“出家人慈悲為懷,最忌憚殺人,印度佛教大德龍樹菩薩在他撰寫的大乘佛教中觀派重要論著《大智度論》有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設有的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的‘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肖鋒說道。
“你懂得還蠻多的呀!”何梅豔由衷讚歎道。
“小時候我爺爺給了我的一本書,我從裡面看到的呢!正好可以在你身上賣弄一下!”肖鋒調皮地說道。
他們來到壽佛殿,裡面供奉的一尊佛像就是全真法師,他是湘山寺的開山鼻祖,俗姓周,別號宗慧,湖南郴州資興縣程水鄉周源山人。生於唐開元十六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亥時(公元728年元月),歿於鹹通八年二月八日辰時(公元867年),享年139歲(還有享年166歲的說法)。
唐朝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夏天四月,全真法師走到湘山筍布臺,登臺遠眺,只見五彩毫光圍繞,湘江、灌江、羅江三江在此相聚,左邊有缽盂山,右邊有聖禪山,湘山居中,高高聳立,氣勢磅礴,便覺得此為佛法之地,便決定在此定居下來。
他在這裡斬除荊棘,造下簡單的茅屋,親自開荒種地以自給。僧俗萬眾感恩於全真,紛紛捐資修淨土院(淨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稱),讓他長住下來。肖鋒他們一邊觀看,一邊感嘆全真法師偉大成就,為楚南之地開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