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些才能撐得萬年船啊!
師叔像一隻壁虎一樣吸附在側牆上,空出一手劃亮了一支化學火把,整個通道就完全暴露在了我們面前了。側壁的石塊長約8米、寬約5米;拱型的頂部更誇張,10多米跨距的石條一塊接一塊覆蓋著通道,師叔居然說厚是5米。我難以現象當初安裝的情況,估計是利用人海戰術與槓桿原理吧!我看石塊與石塊的銜接處幾乎看不到任何的痕跡,想來當時的建築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了。
側牆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佈滿了彩繪,而拱頂的都是浮雕。我看到的彩繪是船隻與眾多的小孩,莫非描繪的就是秦始皇派五百童男童女往蓬萊仙島求不死之藥的場面?可惜火把照亮的10多米範圍連完整的一幅都看不到,也只能算臆測了。頂上的浮雕是雲彩、靈芝、仙鶴、龜等物相,應該可以肯定反映的是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思想吧?估計這就是道教的前身了。
師叔說這條特別的司馬道是供秦始皇死後尋道問仙的通道。死後尋道問仙?師叔說得還真逗,但仔細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秦始皇晚年篤信方術,積極尋求“神仙不死藥”,在可以肉體不死的神仙思想指導下,修一個死後尋道問仙的場所絕對是合理且必然的。不過,為什麼非得一定要走出地宮這麼遠去尋道問仙?估計又是方士口中風水、天地靈氣什麼的緣故吧!照這麼看來這通道還不是專為方便我們出入而設計的了,那咱還是小心為上。
我學著師叔的樣子出去,這東西果然好用,穩穩地吸附在側牆上了。師叔把火把遞給我,自己拿著手鑽在側牆處打孔,不知什麼用處,不過既然是打孔肯定是要用上鐵膨脹的了,我遞了一個給他。他邊固定著邊道:“回來就不用那麼吃力了。”
滑著鋼絲回來?我馬上想到了身上的細鋼絲與那個兩頭膠木柄的短鋼絲索的用途,看來師叔辦事有些思路,或者說胸有成竹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他伸手從我揹著的細鋼絲圈中抽出一端固定,又讓我邊跟上他邊放鋼絲。
他爬一步,仔細觀察幾下,然後再爬一步再檢視,有時還拿出探測儀器來照照,小心得簡直不用我提醒。不過,我真想提醒他的是:照這種蝸牛速度怕幾天都爬不到秦始皇的面前,但我考慮再三還是安全第一了。
我們提心吊膽著成功爬出10多米,化學火把就滅了,但我不敢扔地下,怕汙染環境嘛!重新換上紅外目鏡的我又只能看看物體的輪廓了,與剛才看到的宏大場面不知差了幾個級別,但我發現每10多米的牆上就有燈臺,裡面還有固體油脂什麼的,能點燃那一定可以大飽眼福了。但師叔一句話就否定了:“有些是陷阱,不要節外生枝!”看來是經驗之談了。
爬了二十多米後師叔就加快了速度,雖然還是小心翼翼的樣子。我們壁虎似的爬出100多米,沒有出現任何的意外,當然出現任何意外的後果都是產生二具屍體!這麼看來2000多年前的秦陵設計者也真沒想到我們會來這一招。
師叔停下來在頭頂的浮雕處打孔,這樣就能利用高度差,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迅速、安全地離去了。不過,這浮雕及剛才的彩繪就對不住了,反正地宮那麼大,想來也不缺一塊兩塊的不是?
我們辛苦地都爬出300多米了,可前面黑漆漆的好像永遠沒有盡頭。這勞什子的秦始皇,不就擺一堆屍骨嘛,幹嘛造得這麼大的?也不為我們考慮考慮!不過,汞度計顯示這裡汞蒸汽的濃度已經大大上升了,雖然還沒發現有液態的水銀出現,估計離地宮也不遠了吧!
我已經能夠聽到師叔的喘息聲了,疲勞就容易產生麻痺與粗心,而這些都是致命的,當然我也清楚師叔那永不服老的性格。唉!為了照顧老伯伯的面子,我只得說我有點累了,雖然身體連半點感覺也沒有。當然,我這個要求馬上得到了上級的“恩准”。
師叔放下紅外望遠鏡道:“再100多米就是地宮了,麻煩的還是那個封門。”封門?我記得封閉墓道的一般用封門石,如果是有造型的那就叫封門了,當然“六王畢,天下一”的秦始皇一定不會用到簡陋的封門石了,只是不知師叔有什麼對付的辦法。“到那裡再說吧!”師叔說了一句就帶頭前行了。
這哪是封門?不僅有門楣、門框、門檻等,甚至連兩個門扉上的門鈸都有,這不就是皇宮大門的翻版嗎?只是這裡全是石頭罷了。我看門楣和兩側立柱上均雕刻有玄武,玄武不是北方之神嗎?照這陣勢那應該還有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三門了,意思大概也就是用神獸鎮守四方了,估計嬴政嬴老哥還真想把咸陽皇城帶入地下了。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