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後來‘瑪卡科技’逐漸壯大,我也捨不得把這裡拆掉,就就當做是留個念想吧。”
‘瑪卡科技’從當初兩萬塊的資本發展到如今數十億的規模,所有的根源就是在這三間簡陋的實驗室中。正是因為有了實驗室的器材、設施,段磊才能夠培育出足夠的‘吞噬絲瓜’,掙到了第一桶金。而正式依靠著第一筆鉅款買到了天然鑽石,這才能夠配置‘能量液’,最終把‘叮叮’從沉睡中喚醒。
總而言之,這三間實驗室可是‘瑪卡科技’由小到大發展起來的見證,段磊對此是有感情的。
實驗室裡,還保留著當時段磊使用的各種儀器裝置,就是依靠著這些簡陋的裝置。最終研製出‘治汙植物培養乾粉’。而當時的段磊也沒有想到,這項發明會給全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
這三件實驗室,‘瑪卡科技’後勤部的工作人員都會定期過來清掃、保養,使得這裡依舊保持了原貌。
不過,就是段磊也不知道這個實驗室還能夠儲存多久,畢竟風吹雨淋的,這裡損壞得相當嚴重。‘瑪卡科技’後勤部的工作人員已經在建議,把這三間實驗室整體遷移到‘鑽石樓’一樓的展廳裡,段磊已經原則上同意,至於具體的時間由後勤部的人自主安排。
在‘瑪卡科技’的發展規劃中。‘鑽石樓’將會逐漸建設成為‘瑪卡科技’的科技成果展廳,所有和‘瑪卡科技’科研歷程有關的事物都會統一在那裡進行展出。不過,這一切還得等‘瑪卡科技’新的辦公大樓建成之後才能實現。
段磊走在前面,給火益介紹實驗室裡的一些情況,也把當初創業的一些細節講述給火益,火益也成為了第一個瞭解‘瑪卡科技’創業細節的媒體記者。在他們兩人身後,來自帝國電視臺和華夏社的攝影記者也在辛勤的工作中,把實驗室的一點一滴拍下來,也把段磊和火益的形象拍攝下來。
作為這一次聯合報道的核心。段磊的一舉一動都將會成為最終剪輯的重要素材,因此剛才歡迎儀式開始後。就有三臺攝像機以及兩名專業攝影記者一直緊跟著段磊了。
“當初你把‘吞噬絲瓜’作為研究方向的初衷是什麼呢?”火益一邊回憶起‘瑪卡科技’的發家史,開口問道。
普通人大概都以為‘治汙植物’是‘瑪卡科技’的第一款產品,但是很少人知道,‘吞噬絲瓜’才是段磊的第一個發明,也正是因為‘吞噬絲瓜’,段磊這才從廢銀回收的專案中,掙到了第一桶金!
作為今天採訪的開始,火益自然是要從‘吞噬絲瓜’把話題開始引開的,因為有了‘吞噬絲瓜’。才有瞭如今的‘瑪卡科技’,因果無法倒置。
“當初,在學校的一次實驗中,我偶然發現有一種製劑可以讓植物發生變異,根系變得更發達,而且能夠吸收液體中的重金屬,這才開始萌生了自行研究的想法。”段磊把手邊的一個坩堝放下。說道:“為了解決創業的資金來源,我選擇了廢銀回收的專案作為突破口!”
想起當初回收大量白銀之後,自己揹著一書包銀條到市區出售的場景,段磊也是面露微笑。說起來。恐怕也很少有人能夠和段磊一樣,揹著十幾公斤的純銀坐計程車的經歷吧?
段磊講述的這段出售白銀的經歷,火益也是極為感興趣,作為一個資深的媒體人,他自然清楚觀眾需要的是什麼?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段磊在創業初期所經歷的各種事情,越稀奇古怪越是能夠讓觀眾更加開心,這也就滿足了觀眾對名人的好奇心。而且,因為向‘雍和樓’出售白銀,進而和海城實業界豪門李家結識,最終又展開一系列合作,譜寫一曲海城商界的佳話,也是很多人喜聞樂見的。
因此火益對其中的一些細節詢問得很詳細,這一點也將會成之後系列報道的重點內容之一。
“在當初進行科研的過程中,你覺得最難的是什麼問題?”火益知道段磊是科研出身,自然會問起這樣的問題。
從火益的觀察可以得知,‘瑪卡科技’異常重視科研工作,大概也沒有幾家國內企業對於科研投入能夠和‘瑪卡科技’相媲美的。火益相信,廣大觀眾肯定會和他一樣,對段磊這位年輕科學家的科研心路歷程有著極大的興趣。
這一次接受採訪任務之前,火益就被要求,一定要在‘瑪卡科技’重視科研的這個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凸顯帝國由‘製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的決心。
“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任何的參考,因為我從事的實驗從來沒有任何一本著作上有說明,一切都只能靠我自己的摸索!”段磊搖搖頭,說道:“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