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高度的自動化設計,整個電站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人手操作,基本上實現了全自動控制。此外,由於核聚變燃料龐大的能量,電站只需要每三年更換一次燃料就可以了,因此電站的工作量就變得更少了。
‘核聚變電站’由‘叮叮’直接控制,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叮叮’可以在第一時間摧毀電站的核心部件,使其變成一堆廢鐵。當然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陷入這種狀況,實在是有些困難。
電動四驅車從‘核聚變電站’邊上的通道呼嘯而過,轉眼進入了通往‘潛艇基地’的巨大通道。
……
來到‘潛艇基地’之後,映入段磊眼簾的是一大堆正在休整之中的‘採礦潛艇’,還有正在如火如荼製造之中的‘海鯊潛艇’。
這是一款在‘瑪卡星球’上常見的一款攻擊潛艇——‘海鯊系列’,它將會成為‘瑪卡科技’賴以自衛的第一款攻擊性武器。
‘海鯊系列’長88八十米、最大寬度12米,水上排水量7800噸,吃水9米,水下排水量則是達到了11800噸!雖說‘海鯊系列’的排水量無法和羅剎帝國的‘颱風級核動力潛艇’兩萬六千多噸的排水量相比,但在地球上也已經屬於巨型潛艇的行列了。
‘海鯊系列’將會裝配‘瑪卡星球’已經成熟的微型‘核聚變反應堆’以及四臺4800千瓦的大功率電機作為動力來源,它的續航能力達到了驚人的2年。甚至於在航行途中,‘海鯊系列’還可以很方便地更換核燃料,然後繼續保持在深海中的生存能力。
‘海鯊系列’下潛的深度沒有‘採礦潛艇’那麼驚人的四千多米。不過1800米的深潛深度,也已經是把地球上所有潛艇都拋在了身後。可以說,一旦‘海鯊系列’建成並且裝配上‘瑪卡星球’的先進武器,將會成為地球上所有國家的噩夢。
第一艘‘海鯊系列’在三月份開始鋪設龍骨,現在已經開始建設出一個雛形,無數的‘智慧人’正在把段磊在外界加工定製的一塊塊模板配件組裝起來,慢慢地形成‘海鯊潛艇’的輪廓。
與此同時。段磊也是把‘海鯊系列’的某些子系統進行完全分拆之後,交給‘智慧實驗室’、海鋼、海船等單位進行技術攻關,為的就是加快‘海鯊系列’的製造進度。
第一艘‘海鯊潛艇’將會在7月份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然後再經過數月的輔助裝置安裝除錯之後,將於2017年10月份實現首航!
若是以地球各大國的建設速度來衡量,一艘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巨型潛艇起碼要經過數年的時間才能夠投入現役;但是在‘瑪卡科技’,由於模組化生產以及大量自動裝置和‘智慧人’的應用,使得‘海鯊潛艇’的建設週期被縮短至不足一年!
由於美利堅帝國的第七艦隊和華夏帝國的東海艦隊這大半年以來一直對東海海域進行了嚴密的監視,使得‘採礦潛艇’出動的頻率下降了不少。此外,隨著‘瑪卡港’二期工程的全面開工。附近海域變得異常繁忙。無數的工程船隻在往來穿梭,對‘採礦潛艇’的行蹤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畢竟,以‘瑪卡港’為中心的海域。平均水深還不到40米,這樣的水深對於直徑達到8米的採礦潛艇來說,確實有些淺。
更何況,隨著‘瑪卡港’已經被海城市委市政府列為‘海城港’的重要補充,附近海域未來也將會變得越來越繁忙。
為了避免‘採礦潛艇’被外界發現,段磊也只能是停止了‘採礦潛艇’白天出海採礦的行動,改由凌晨時分選擇性地出海。
受此影響。原本擁有200艘採礦潛艇的龐大艦隊每天的出勤率都不足20%,剩下的潛艇只能停靠在‘潛艇基地’休整。不過由於‘潛艇基地’的容量有限。基地裡只能停靠40艘左右的‘採礦潛艇’,絕大部分的潛艇只能是坐沉在數百米乃至數千米的深海,等待重新啟動。
隨著‘地下城市’的大規模建設如期展開,‘地下基地’所需要的各種材料也是急劇增加,而如此龐大的物資需求又勢必不可能全部從外界採購,因此自行採礦也就成為了段磊的最佳選擇。
為了避開軍方艦隊的監控以及民用艦艇的遭遇,段磊和‘叮叮’決定重新開闢一個出海口,為‘地下城市’的建設找到穩定的資源收集點。
於是,在‘潛艇基地’附近,一個碩大的通道已經被打通,它傾斜著延伸進入了大海,從海床下方穿行而過,一直朝著東海深處前進!
由於整個通道的打通並不是用以往常見的機械挖掘方式進行,而是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