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為李剛在省城準備了一個小別墅,說是讓他們到省城時有個住處。別墅叫做“大帥別府”,以前是一個軍閥的避暑地,距軍區大院不遠,雖然沒有“碧海山莊”大,也足夠他們住了。
李剛他們又是一番忙活,將別墅安頓好時,已經是1972年9月中旬。
迷魂谷奇遇記 第二十六章 大 學 第一節 大學生活
回到老虎城子,傳出今年大學開始招生的訊息。
李剛以前由於沒有行醫資格,不能公開為人們看病,覺得很遺憾。但目前只有上大學,才能獲得這種資格,哪怕是走過場也罷。但金屏、銀屏、艾琳娜都沒有戶口,也沒有檔案,哪個學校也不能接受沒有合法身份的人,需要設法解決。
李剛編好了她們的簡歷和檔案,由張風設法在老虎城子以轉點的形式落了戶。至此,金屏、銀屏、艾琳娜才公開露面,以知識青年的身份參加社會活動。
李剛只想去與醫學有關的學校學習,但這些學校在每個地區招生的名額有限,他可不想剝奪別人上大學的機會。
還得請張司令想辦法,張風就以部隊委託培養為理由,把李剛、金屏、艾琳娜、銀屏、張雯安排到省中醫藥大學;把譚麗、杜麗萍、嚴露、楊柳安排到省醫學院。為了遮人耳目,還給他們在部隊掛了職務,穿上四個兜的幹部軍裝。
李鳳懷孕待產,這次就免了。
李曉由凌雲輔導,提高特殊能力。
九月中旬,離報到還有一個月時間,李剛把治山隊的工作重新做了安排:請大隊書記於德全在大隊範圍內,找四個家庭困難的青年學習駕駛,以便趙建華等人返城時接替他們;農藥廠的工作逐漸移交給小英子;養豬場和菌肥廠還是由“耗子”負責,等到他返城時再安排人。
自己和金屏她們反正不需要天天在學校裡學習,可以隨時回來照顧。
地裡的莊稼成熟了,李剛將運輸隊和菌肥廠的工作都停下來,集中人力搞秋收,十月十號前糧食全部入了庫。
十月十五號,治山隊裡殺了幾頭豬,給李剛餞行,董延生和趙建華他們都有些依依不捨,李剛告訴大家自己會經常回來,有事情打電話就行,並把“大帥別館”的電話號碼留給他們。
臨行前,叮囑李鳳:“有動靜去找凌雲,家裡一切全交給你了。”
十六號,李剛與金屏各開一輛“野馬”大吉普,拉上兩頭野豬肉和在北京買的八輛變速腳踏車,來到省城。
他們直接把車開到“大帥別府”,放好東西,穿上軍裝,騎腳踏車到學校報到。
李剛、艾琳娜、金屏是省中醫藥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銀屏、張雯是中藥系中藥專業;
譚麗、杜麗萍是省醫學院醫學專業;楊柳、嚴露是藥學專業。
張風與學校領導事先約定:這些學員只參加與專業有關的學習活動,不參加學校的政治活動,政治教育回部隊進行。他們不住學校學生宿舍,全部走讀。這樣,李剛他們比其他“工農兵學員”自由多了。
李剛他們分別到自己的班級和同學們見了面,各自作了自我介紹,李剛按事先編造的簡歷,說自己是連隊衛生員,金屏是北方軍區醫院的護理員,艾琳娜是新疆軍區醫院的護理員,俄羅斯族。
放學後,回到“大帥別府”,大家講了報道後的經過,全都差不多。
第二天,班裡成立黨支部、團支部、班委會,同學們選李剛當班長,李剛以自己不是黨團員為由推辭了。
開學第一天是入學教育,學習毛主席指示:“大學還是要辦的,我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學工,學農,學軍,還要批判資產階級。”
工農兵上大學的使命是: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
李剛耐著性子,聽同學們滔滔不絕的講學習體會,表決心。最後實在忍不住,開啟生物電腦,把以前儲存的有關中醫學方面的書籍理順了一下,快速的閱讀起來,並牢牢記憶在腦海中。幾天工夫,古今醫學典籍已經通讀了一遍。李剛將書籍中的理論去蕪存菁,歸納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
到校教育一結束,就是到學院農場去學農——收割水稻,時間是一個月。
按約定,李剛他們不參加。
在這段時間裡,李剛他們白天去學校、省城圖書館,專門閱讀中西醫藥典籍,記憶有關各種病症的成功診治案例,用藥和組方原則,當前世界醫藥發展趨勢,研究方向;人體認識的未知領域,並與A星的科研成果相印證,大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