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春節剛過完,從電視新聞中聽到中國三軍要在靠近臺灣海域進行導彈發射演習的訊息:中國新華社三月五日宣佈,中國解放軍將從三月八日至十三日在華南沿海的外海,進行更具威脅性和挑戰性的導彈試射演習。新聞電稿上打出經度和緯度,並形容它是“禁制區”,警告所有的商船都要遠離該區。當華盛頓劃出座標時,赫然發現這次演習簡直就像要對臺灣發動攻擊。“目標區”距臺灣的商港入口不會超過二十至三十里,而且就在國際海運線中間,近到足以讓臺灣人聽到飛來的彈頭以每小時四千五百公里的速度由大氣層降落的音爆。
臺灣“總統”李登輝鬧的太不象話了,公然搞起“兩國論”來了,不教訓一下,給他點顏色看看,他還以為大陸好欺呢。
李剛有這樣好的機會當然要去開開眼界。
三月八號夜,乘無人注意,駕駛自己的超級車悄悄潛到海中,向我軍公佈的導彈試射區域駛去。
避開我軍艦艇的警戒,將三棲車停在導彈濺落區附近。在環型大螢幕上,可以看到我軍艦艇在周圍水域巡邏,驅逐靠得太近的船隻,距離演習區一百多海里外的海面上還可以見到美國的驅逐艦和幾條日本情報蒐集船隻在賊頭賊腦的窺視。
將近午夜時分,李剛在螢幕上看到從大陸深處冒起一股乳白色的煙柱飛快地刺向夜空,導彈在空中劃過一個拋物線,呼嘯著向這邊飛來。七八分鐘後,十多米長的巨大彈體帶著響雷般的音爆,直直向自己飛了過來,一頭扎入預定的靶區海中。李剛計算了一下,導彈入水點正是公佈的經緯度的中心,精確得不差五十米,以彈道導彈來說是夠精準了。
接著,在臺灣南面的高雄外海的目標區也在一個小時後落下了導彈。
事後,裾臺灣方面報道:“3月8日零時與1時,由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十五導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1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十五導彈,落在基隆外海目標區。3月13日凌晨5時,永安再度發射第四枚東風十五導彈到高雄外海目標區。”
“延續導彈試射演習,大陸第六波展開海空實彈演習,地點在東山島地區,從3月12日開始一直到3月20日結束,共出動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導彈射擊及海空聯訓。
最後第七波軍演的演習區域在平潭附近海域,從3月18日到3月25日舉行三軍聯合作戰演習,演練專案包括三棲登陸、空(機)降及山地作戰演練。臺灣“國防部”說,其目的是企圖影響總統大選及臺灣未來政策走向。”
李剛駕駛超級車在各個演習場觀摩,大開眼界,前後半個月,絲毫沒有被發現。見沒有什麼新鮮東西了,才意猶未盡的一路潛航,回到“碧海山莊”。
迷魂谷奇遇記 第三節 戲弄航母
第三節 戲弄航母
演習還在繼續,李剛從新聞媒體上看到:美國“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正在趕赴臺灣海峽演習區,擺出軍事幹預的架勢。我軍立即作出反應,停留在軍港裡的核潛艇一夜之間不知去向。一時間,兩個核大國劍拔弩張,隨時可以出現擦槍走火,引發全面戰爭的局面。
凌雲認為:美國為了保持自己的超級大國的尊嚴,不惜冒戰爭風險替臺灣政權出頭,主要是仗持強大的戰爭機器,無視中國的應戰決心和戰爭潛力。一旦戰爭打起來,誰也沒有阻止這部戰爭機器執行的能力,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好的辦法是向美國顯示軍事實力,明白的告訴他——中國不可輕侮,使其知難而退,平息這場危機。
李剛也覺得凌雲分析的正確,但不知道目前政府和軍方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自己貿然行動會不會影響大局。
正當李剛對是否立即採取行動猶豫不決時,已經退居二線的國防部顧問楊威突然來訪,陪他一起來的還有現任總參作戰部長的張曙光。
在客廳落座後,楊威和張曙光與李剛略作寒暄,便將話題直接引到臺海軍演上,張曙光對李剛道:
“目前我軍核潛艇與美國的兩個航母戰鬥群對壘,雙方誰也不想讓步,美國羞刀難入鞘,雖然不打算真與中國為臺灣問題打一場核大戰,但就這樣虎頭蛇尾的開溜,實在是沒面子;中國這次軍演也只是恫嚇臺獨分子,也沒有與美國直接開戰的準備,雖然擺出決戰的樣子,其實不願意失去十多年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放棄和平發展的機會。雙方僵持在臺灣以東的區域性海域,進退維谷,是和是戰的決心都很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