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五章 科學院的無上榮光

達朗貝爾院士低頭看著手上的這份論文,萬般思緒都在一時間湧上心頭,他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就在幾天前,當他讀到這篇離經叛道、胡言亂語的論文時,達朗貝爾院士甚至還滋生了幾分怒意,為勞倫斯·波拿巴這種不學無術、貪圖名利想要擠進法蘭西科學院的行為感到很是生氣。 當時的達朗貝爾院士甚而和幾位朋友揚言,自己不僅要把那個科西嘉人踹出學術的聖堂,就連推薦勞倫斯的拉瓦錫和蓋塔院士也要一併被他從盧浮宮裡趕出去。 至於這份毫無價值的論文,他更是決定要在結束答辯後立即將其丟進火爐裡,達朗貝爾認為讓這種學術垃圾存在於世上就是對所有學者最大的侮辱。 然而,到了現在,親眼目睹了這兩場堪稱巫術一樣的演示之後,達朗貝爾院士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那份幾天前被他視作垃圾一樣的論文此刻卻彷彿如黃金一般沉重,達朗貝爾院士現在甚至有一種衝動,要立刻去印刷廠將這份論文成百上千份地影印出來,為每一個自然哲學學者都分發一份。 而此刻的觀眾席上也是一片沸騰,這些達官貴人們也顧不上禮節和出醜了,紛紛站起身來,伸長脖子想要看看那面遭到貫穿的騎兵胸甲到底成了什麼模樣。 拉瓦錫院士也十分自豪地高舉著手上的盔甲,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和波拿巴閣下的成果,不管怎麼說,他也是這一切奇蹟的共同完成者。 想必在今天的答辯之後,安託萬-洛朗·拉瓦錫的名號也會隨著勞倫斯·波拿巴一起震驚整個法蘭西乃至全歐洲的學術界。 評審席上,一位委員絞盡腦汁地回憶著方才的所見,卻怎麼也想不到一套合適的理論來解釋這神蹟一般的景象,只得望向德高望重的達朗貝爾求助道: “達朗貝爾先生,您看清發生什麼了嗎!那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餘的委員們也都投來了同樣的目光,儘管他們已經三五成群地各自討論了一會兒,但卻連一個大膽的想法都提不出來,完全沒有一絲思路。 看著評審委員們迷茫而期待的眼神,達朗貝爾院士嘆了口氣,將手上的論文遞給了委員們: “或許,這篇論文並不是信口胡諏的。” “這...!”委員們忍不住面面相覷起來,難道說作為主審委員的達朗貝爾院士已經承認了這篇學術論文的真實性。 不過,既然最具威望的達朗貝爾院士都這樣說了,委員們還是將信將疑地接過勞倫斯的論文,翻看著上面的內容,一同陷入了沉思之中。 發言臺上的勞倫斯看著若有所思的委員們,微笑著問道: “先生們,您們有什麼需要質詢的問題嗎?我認為我的演示已經能夠佐證我的觀點,只要你們確實讀過我的論文的話。” 隨著勞倫斯的發問,全場觀眾們的討論聲也漸漸平息下來,他們知道,這場答辯即將進入最後的環節了,而勞倫斯與杜巴利夫人的賭局也要迎來揭曉的時刻了。 儘管在絕大多數觀眾心中,他們已經將這場賭局的勝利頒發給了勞倫斯。 達朗貝爾院士緩緩站起身,思考片刻後問道: “我只有一個問題,您製作的那些金屬堆裡似乎蘊含著某種能量,可以用來發出亮光並射出彈丸,那到底是種什麼能量?” “這就是電,先生,流動的電荷,您應該知道電荷吧?”勞倫斯雲淡風輕地答道。 達朗貝爾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電荷我確實知道...但是您說那種能量就是電?這似乎有些武斷了。” 勞倫斯笑了笑,拿來一個萊頓瓶放在達朗貝爾以及所有觀眾的面前。 他知道達朗貝爾有這個疑惑是很正常的,畢竟人類對電學的認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沒有任何進步的。 一直到十八世紀中葉,能夠儲存靜電荷的萊頓瓶被髮明之後,對電學的研究才逐漸提上日程。 到了將近二十年前,北美的富蘭克林發現天上的雷電竟然能夠給萊頓瓶進行充電,並由此進行了著名的風箏引雷實驗,這才證明了天間的驚雷與摩擦產生的靜電本質上是一種概念。 因此,達朗貝爾一時間也很難接受,那一個個金屬堆中蘊含的能量,竟然和雷雲中的閃電、萊頓瓶中的電荷是同一種東西。 而勞倫斯也不廢話,直接將一個頂葉閉合的、沒有充電的萊頓瓶展示在眾人面前,而後用伏打電堆的導線輕觸了一下萊頓瓶頂的鐵球。 在達朗貝爾怔怔地注視下,那萊頓瓶的頂葉在接觸到導線的瞬間便互相排斥地張開 這表明這個萊頓瓶已經被充上了電。 這個小實驗遠不如剛剛那兩個演示內容吸引眼球,甚至大多數觀眾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在達朗貝爾以及那二十多名自然哲學家的眼中,那萊頓瓶裡張開的頂葉卻是比發光的玻璃球和被擊穿的胸甲要震撼太多了。 這隻意味著一個事實——那層疊起來的金屬堆裡的能量本質上就是萊頓瓶中的電荷,也是那天邊的驚雷。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