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裡唱道:“三品淑人羅孔氏接賞!”
雖說只是賞賜東西給玉儀,但既然是皇帝有賞,斷沒有旁人站著看熱鬧的道理,因此玉儀打頭一跪,其餘一眾的貴婦女眷都跟著跪了下去。
當中有吃驚的、豔羨的、眼紅的、不痛快的,難以一一描述。
皇帝賞得東西倒是沒什麼稀奇,兩盒子的小金錁子,四個錦盒的吃食,八匹內造御用的宮花錦緞,有“喜上眉梢”,亦有“富貴如意”。
只是眼下這種功夫,誰還有閒情仔細瞧這些?
哪怕皇帝只賞賜了一碗稀粥,那也是莫大的恩典不是。
玉儀叩謝皇恩,上前接了,又讓人打賞了來送東西的各位內侍,吩咐好吃好喝款待著,這邊讓人把錦盒裡的吃食開啟,幾個主桌各分了一樣。
孫大奶奶先笑道:“嘖嘖,這份殊榮還真是頭一次見著呢。”
旁邊的孫柔氣鼓鼓的,看向玉儀的眼神又恨又妒,偏生當著眾人,還要勉強保持著微笑,那笑容真是說不出的扭曲。
鎮南王妃笑道:“到底是聖上的親外甥女兒,旁人怎麼別的?”
這話也就說說罷了。
皇帝的外甥女兒那可不少,每天日理萬機的,哪裡記得外甥女兒幾時過生,只怕連孫女兒的都記不清,更別說專門有心賞賜東西了。
不光眾人豔羨吃驚,就連豫康公主也是微微驚訝。
甚至連玉儀自己都想不明白,到底哪裡合了皇帝的眼緣?她卻不知道,當初在江家的後花園假山洞裡,要不是自己機靈反應快,皇帝只怕就被梁氏抓了包了。
先帝給兒子分封了一塊富庶的封地,但也另有條件,那就是沒有聖旨,無故不得擅自離開藩地,否則皇帝有權進行處置。
當時的泰王若是被梁氏找到,後面會發生什麼還真無法預料。
因為皇帝的賞賜,宴席上的氣氛更加熱烈沸騰了。
見風使舵的人哪裡都有,奉承的、恭維的、拉關係的,玉儀覺得被吵得頭疼,上一刻應付完這個,下一刻又有人找上來了。
所謂“鮮花著錦、烈火油烹”,大概就是這樣吧。
用完了宴,各家女眷們又紛紛移步去看戲,這是高門大戶裡的慣有程式,就連戲也不是時常就有新的,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當然了,此刻的眾人本來就可以演一齣戲了。
玉儀既是壽星翁,又是主角兼主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坐下來悠閒看戲,不時的招呼著眾人,說說笑笑調節氣氛。
這一場加強版的後宅戲下來,還真有些累人。
旁的不相干的人倒罷了,不論豔羨,還是嫉妒,終究只是看看熱鬧而已。
而與玉儀有著厲害關係的那些人,心裡可就是五味陳雜了。
豫康公主雖然不明究竟,但既皇帝肯為外孫女做面子,自然是高興的,還想著年底去宮裡的時候,有機會再拉一拉關係。
將來等自己百年之後,女兒的這一點遺血也算有個依靠。
嗯,還是一座大得不能再大的依靠。
小湯氏心中則是猜疑不定,難道皇帝的突然恩賞暗示著什麼?她並不知道皇帝和玉儀的淵源,只當是魯國公或者豫康公主的緣故,但當時豫康公主也很吃驚,莫非是自家的國公爺討的恩?若是這樣……
到了四夫人則是有些驚惱,她和小湯氏想得差不多,但卻不能像小湯氏那樣悠然的旁觀,爵位的最後歸屬,可是跟自己的將來息息相關。
就連弘大奶奶和恭二奶奶也是不安,畢竟不管她們妯娌倆怎麼不和,到底都是四房的人,四房若是繼承不到爵位,弘大奶奶也就做不了魯國夫人的候選人,恭二奶奶雖然不敢奢望這些,但是將來分家產時總會吃點虧吧。
五夫人陪著鎮南王妃說著閒話,卻不由對小妯娌高看了一眼。
玉儀知道自己今天的風頭出夠了,旁人難免要猜測的,因此面對神色各異、笑容複雜的眾人,只是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不過偶爾回頭看到了李氏,見到她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
心下說不出什麼滋味,難道自己好了,對顧家而言不一樣是好事?難道就深恨自己到如此田地,非得希望被人踐踏才解氣?
或許在舅母看來,自己的兒子是頂頂好的,結果卻被外甥女勾引壞了;她自個兒一番心思為兒子打算,也是好的,卻鬧得被婆婆和丈夫埋怨,自然也是外甥女的錯;兒媳婦好不容易懷上了孩子,卻因為外甥女家的破事,鬧得小產了,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