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的訓練,沒有經過真正的航行,誰敢說他天下無敵?”
“我記得在我揚州學院的牆壁上寫了一句話:實踐,才能證明一切!難道你忘記了嗎?”
李隸帶過兵打過仗,他當然知道有了船不等於有了戰力,但是他從另外一個角度朝我發問:“王爺,現在他們也對我們造不成什麼傷害呀!”
“是嗎?那前段時間的倭寇是怎麼來的?”我冷冷的看著他,這些小鬼子,趁中原大亂,居然登岸燒殺搶掠,一看到大唐內亂平復,馬上就縮了回去,如果他們繼續下去,我們還真的拿他們沒辦法。“如果我們這船的技術傳了出去,倭國那些小矮子們擁有了這樣的大船,你認為有什麼是他們不敢的?如果那些波斯人有一天回過味來,用小矮子的方法打擊我們,我們又怎麼辦?我們現在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還懼怕大唐,我們必須在這個空擋將海軍發展起來,而海軍的基礎就是船,不好好保護,一旦海戰爆發,那就是葬送大唐的先兆!”
當天晚上,我們的對話被李隸原原本本的寫成了奏摺,送到了長安,皇帝一看之下大驚,裡面蘊涵的危機讓這位一心為民的皇帝驚出了一身冷汗。而此時,我也給皇帝寫了一封奏摺,在商業方面,建議皇帝開放鐵礦給民間,反正軍隊有了鋼這個更好的東西,鐵器也就不用管理得這麼嚴了!
“……臣來自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有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王朝。曾經有一個朝代,誅殺犯邊之賊,滅其族;曾經有一個朝代,疆域之廣,為現在大唐的一倍;曾經有一個朝代,民眾富庶,萬民安康;但是,在後世,這些都不被稱為盛世,唯一一個被後人稱為盛世的朝代就是臣那個時代的唐朝……”
“……標誌著一個時代是否是盛世,不以疆域而論,不以富裕而論,不以軍力而論,而是以文化和科技而論……”
“……我中華傳承三千餘年,文化百家爭鳴,這是中華的精髓,臣就是要改變現在大唐儒家獨大的局面,將儒家捧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但是不讓他們掌權,而是利用儒家的忠義和清高管理百姓;利用法家的嚴厲管理官員……”
“……而科技,指的就是技術。大唐以兵甲之利而聞名天下,歸跟接底,如果沒有工匠精湛的鐵匠技術,沒有那麼多能工巧匠,哪來今天的百鍊精鋼、連弩等物?……”
“……只要有文化底蘊,而科技也發展起來了,疆域、錢財、軍力自然就上去了!大唐開國四百年,疆域擴大如此之多,不就是仗著兵甲之利嗎?現在臣的揚州學院中發明了一種織布機、紡紗機,有了這兩種機器,每年產出的布匹和絲綢將以十倍而計。一旦臣將海外貿易開啟,或者是于波斯、吐蕃的戰爭停止,那大量的布匹和絲稠就將換回來大量的金銀;至於軍力,秦以鐵器打敗用銅器的六國而一統天下;大唐以馬鐙備騎兵而令萬國臣服,不就是科技的體現嗎?……”
“……科技,是現在大唐急需保護的東西,臣懇請皇上下旨,設立法令,將軍用物資和民用物資分開。鋼、金銀開採、造船、軍械的圖紙和開發這幾樣都是重中之重,是大唐的根本,當給予最大的保護。提高工人的薪俸,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每天不用為生計發愁,而是專心研究更好的東西……”
這份奏摺送到後,皇帝仔細的看了一整夜,連早朝也沒去上。直到近中午的時候,皇帝才朝李公公道:“把這份奏摺裱起來,這,就是我大唐以後的根本!”
為了更好的發展海域,我一封信發到驃王那裡,從他那裡討要了十幾名精通海上事務的天竺人;又讓李顯到泉州,招募那些紅毛、波斯水手;再從沿海各地招募水手,組建獨立於內河水師之外的海軍……
不知道是我的那封經欣然改動後的奏摺起了作用還是其他什麼的,反正寶船每艘光是骨架造價高達十萬兩黃金,加上其他的軍械等物一艘寶船的價值達到了十五萬兩黃金之巨,而皇帝大筆一揮,一千萬兩白銀就撥給了造船廠。(此時大唐金銀比價為1:40)並在密旨中對我道:“你能幫朕打造萬年帝國,朕已經十分欣慰,至於金銀,你不用擔心,朕給你準備了一億兩黃金和十億兩白銀,錯了也沒關係,至少,你比朕等人看得更遠,大唐的未來,朕交給你了……”
看著皇帝的密旨,我有種想哭的衝動!好皇帝呀,不管他是不是為了他李家的皇朝,總之這樣一來給百姓們帶來的利益是現在的人永遠想不到的!
“士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我站在魚塘邊上,吐了一口氣。
第三卷 盛世唐朝 第六章 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