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一行的特點。如果把刺客比喻成是一把尖刀,保鏢就是一隻盾。不瞭解尖刀的效能、鋼口,怎麼能很好地防護呢?

一個殺手要想刺殺目標,首先要有一個能夠刺殺目標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單單隻適合刺殺,也應該適合殺手逃離現場,這是一個雙向選擇,既能夠達到刺殺目標的目的,也不能使自己身陷絕地,這不是一個高手所為,這種同歸於盡的做法,是優秀的殺手所摒棄的。

選擇刺殺環境,是殺手刺殺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刺殺的過程很短暫,甚至只是一個瞬間就可能結束,而選擇刺殺環境卻可能是幾天,甚至是幾個月,這其中包括瞭解目標的性格、生活習慣、接觸的關係、出入的場合等等。這一切是怎麼得來的?是透過一番秘密跟蹤、觀察等程式,最終確定在什麼樣的環境實施刺殺行動。比如選擇在人員雜亂的場合,廣場、舞廳、歌廳、影劇院等等,可以在與目標擦身而過或者接觸的時候動手,只要出手夠快,就能夠輕易達到目的。比如在安靜清雅的場合,咖啡廳、賓館、飯店等等,殺手會選擇一個合適的身份事先進入環境,埋伏好,刺殺後悄然離去,如遇到圍捕,則製造混亂後撤離。正如保鏢猜測的那樣,王風對殺手行業的熟悉,就像熟悉自己身上的肢體給部位的功能一樣。

王風懷疑自己曾經做過殺手,是有道理的,加上小潔的證實,自己在香港出現,一定去刺殺誰了。還一副幾天沒吃飯的餓鬼樣,難道自己被追殺?殺手也有反被追殺的時候,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哪怕你是殺手之王,也有掉腳之時,這才符合客觀規律的發展。

史上失敗與成功的刺殺案例都很典型,王風都研究過,究竟是在哪裡,跟誰研究的,或者是誰教授的,都很模糊。王風甚至還寫過關於荊軻刺秦那個失敗的案例的分析報告,他所總結的荊軻刺秦失敗三條可以借鑑的經驗,很受重視。

他開始回憶起一些細節,那個故事在記憶深處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荊軻刺秦王是國與國之間的仇恨,屬於一場政治刺殺。秦王政一心想統一中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偷偷地逃回燕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從這時起,荊軻的命運已經被決定,刺客很多都是為了生存。

失敗的原因之一,僱主太子丹的刺殺決心不夠堅決。對刺殺心存幻想,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刺客身上,先要挾退還土地,不答應就刺殺,為刺殺失敗埋下伏筆,可見僱主是個弱智,你靠要挾得回土地,但你有能力守護這片土地嗎?顯然沒有,秦國可以立即毀約,繼續搶回土地。荊軻拿到秦王懸賞通緝的秦將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荊軻以一把鋒利的用毒藥煮煉過的匕首,作為行刺的武器,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又派了個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刺殺的條件終於成熟了,於是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的決心很大,如一個死間一樣,不成功便成仁。

失敗的原因之二,助手秦舞陽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也許是古人長得都高大,13歲能長成什麼樣子?跟姚明一樣高?現在的孩子13歲還賴在母親懷裡撒嬌呢。

【第104章 夠快!夠帥!!】

找一個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去幫忙,註定是越幫越忙。果然,一見秦國士兵盔甲鮮明,斧鉞刀叉耀眼刺目,大殿兩側的金甲武士凶神惡煞般威嚴,朝堂上寂靜無聲,陰森可怖,就是太子丹來了也得害怕呀,何況是一個孩子?由於小秦同學心理素質太差,害怕得渾身發起抖來。秦王沒令衛士去搜身已經是撿著了大便宜。秦王政有點懷疑,就做出了一個對他自己生命來說,對大秦帝國一統江山來說,最為英明的決定:“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這樣,原本兩個人乾的活,變成了荊軻一個人去幹了,難度無形增加了很多。

失敗的原因之三,荊軻執行僱主命令太死板,不知隨機應變之理。在秦王已有懷疑,並且失去助手(哪怕10歲,也是助手啊)幫助的情況下,做為刺客的荊軻應該當機立斷,拋卻幻想,放棄要挾,直接刺死秦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