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斯教練在場上喜歡打“open…court”,也就是開放式進攻,這充分開發了球隊外線球員的得分能力和創造力,也讓德雷克斯勒習慣於根據場上局勢來做出進攻選擇。
貝爾曼教練則在進攻端給予甘國陽足夠的權力,在必要的時候,岡扎加大學的進攻選擇權在甘國陽手上而不是斯托克頓手上。這也鍛鍊了甘國陽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貝爾曼的進攻套路實在少的有些可憐。
兩個雖是不同位置,卻有著相似籃球風格的球員在一起暢談,甘國陽發現德雷克斯勒雖然在場上激情奔放,但場下卻談吐得體,舉止紳士。
即便是抱怨,也讓人聽起來更像是建議。
德雷克斯勒也覺得,甘國陽雖然是個外國人,卻言語幽默,妙語連珠,對許多問題的見解,甚至超出了他的認識範圍,讓他懷疑這傢伙到底是籃球運動員還是報社評論員。
這段愉快的用餐和交談經歷徹底打破了兩人在見面時的隔閡與齟齬,他們很快成為了一對非常好的朋友。
過了一會兒,兩人又一同坐著車到達了波特蘭大學,一路上言談甚歡的兩人看上去像交往多年的鐵哥們。
下午的訓練果然如拉姆齊所言,是和波特蘭大學球員的比賽,到場的除了大學生球員外,還有一些NBA的落選秀到這裡來碰碰運氣。
甘國陽果然在場地上看到了波特蘭的頭號球員霍金斯,而霍金斯看到他也只能苦笑一下。
在之前西海岸聯盟的比賽中霍金斯已經被甘國陽虐的夠慘的了,本以為這傢伙去了NBA,自己能鬆一口氣了,沒想到他竟然來了波特蘭!
雙方稍作熱身準備,很快分好了組,準備開始一場簡單的5對5對抗賽。
拉姆齊教練沒有對這六個新秀做具體的佈置安排,只是說希望球員們能把上午學習到的一些東西用到比賽中來。
比賽過程並沒有什麼懸念,擁有甘國陽和德雷克斯勒的波特蘭新秀隊把波特蘭大學飛行員隊打的找不著北,他們根本不需要戰術。
打到後來,甘國陽和德雷克斯勒兩人開始放棄進攻,在場上不斷地把球傳來傳去,兩人不像在打籃球,而是變成了打乒乓球。
誰拿到球都不願意攻,總要把球傳到別人手上,而且各種No…look…pass,腦後傳球,德雷克斯勒甚至還來了幾個胯下傳球。
站在一旁看著兩人耍猴一樣表演的拉姆齊再也忍受不住了,衝著場上大喊:“你們兩個該死的傢伙再他媽的把那個球給我胡亂地扔來扔去,我就把你們從球館裡扔出去,扔到垃圾桶裡去!”
場上的人一下子驚呆了,因為拉姆齊教練是個嚴厲但作風嚴謹的老派教練,垃圾話從來不存在於他的籃球字典中。
顯然這兩個傢伙的表現已經快要把老先生給逼瘋了,同樣驚呆了的甘國陽手上還拿著球,正想回傳給外線的德勒克斯勒。
聽了拉姆齊的怒吼,甘國陽在12尺的位置一個大勾手,“唰!”球進,在霍金斯的頭上。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棕櫚泉市
(今天忙著和朋友吃飯,所以更新晚了,還請見諒。最近可能寫的節奏比較慢,花了許多筆墨去寫訓練,而且估計還有兩章的內容和訓練有關。我想這畢竟是第一個賽季,有必要讓主角完成從大學到職業聯賽的過渡,所以花了很多篇幅去寫賽季前的內容。其實寫比賽對我來說最容易,幾乎不怎麼需要停下了查資料,但我還是要寫好鋪墊的內容,這樣具體到比賽中才能體現出主角的進步、努力和不足。而且NBA的天才很多,不是大學可以比擬的,前戲不做足了,直接寫比賽會很無趣。希望讀者見諒這種慢節奏。)
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在8月中旬落下來帷幕,可以說這是一屆極其成功的奧運會。
在政治影響上,雖然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拒絕參賽,但這屆比賽一共有140個國家參賽,規模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屆。
同時,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隊的參賽,讓這次奧運會一下子多了10億的關注者。
在經濟上,這屆奧運會首開民間籌款辦奧運的先例,所有的資金籌措和運動會支出都由民間融資完成,這也讓本屆奧運會成就了一個商業奇蹟,扭虧為盈,實現了奧運會的獲利。
在此之前,奧運會幾乎就要因為連續虧損而舉辦不下去了。
在體育上,許多東歐運動強國都沒有參加這場角逐,但這並不能掩蓋這場奧運盛世中許多耀眼巨星的光芒。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