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或是他自己來支撐,一旦源宗那裡有變,與七大源宗有關係的宗門世家,就是軍資的來源。
抄家滅族,一旦七大源宗與戰氏對上,等待這些宗門世家的就是這個結果,想必抄來財富,足以養活這些普通軍卒無數年。
兵員有了,軍資的出處也有了,戰孤山再不去放手大幹,魄力就有問題了。
宗老會的命令,不能違背,那就先招募這支大軍的頭目,訓練好之後,就讓他們自己下去募兵,這樣的效率更高,只要這些頭目心向大衍,軍隊就不會出現問題。
這也是戰孤山為什麼,要率領大量流囚入關的原因,這些流囚都被下了奴契,而且戰力也還湊活,正是大軍頭目的首選,有了他們,再加上合適的練兵手段,不等族戰打完,戰孤山的這支大軍,就會控制大衍所有的中小城池。
到時候,七大源宗想顛覆大衍,除了苦戰別無它途。一旦開戰,自己再引罪軍入關,讓七大源宗灰飛煙滅,也不是什麼難事。
籌集這支大軍,也是戰孤山此行的目的之一,如果能得到宗老會的支援,帶著幾個有分量的族老進入七絕原,與罪軍結成同盟,那戰氏雄霸東土的日子,就不遠了。
戰孤山帶了折扣執行宗老會的命令,宗老會也沒有什麼意見,他的行為是為了大衍戰氏,只要源宗不發話,可以任由他胡來。
源宗那裡對這個卻是不能容忍,那些個有心思的宗派,繼續向戰氏一族施加壓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也不是辦法,戰氏一族為了族戰可以容忍一些東西,可過分的容忍,不是戰氏一族的風格。
東土兵員緊缺,這個無論是七大源宗,還是戰氏一族,都很明白,源宗如此阻礙戰氏徵兵,引起了戰氏的反撲。
戰孤山的行動,無形之中,加劇了戰氏與源宗的矛盾,為了維護戰氏這個幼子,一道調令,傳到了畢福關。
調整大衍在畢福關的守備力量,調派八成精銳返回帝都,空出的位置全部由輔兵接掌。
大衍傳來的軍令,讓畢福關掀起了軒然大波,一下調走大衍的八成精銳,那畢福關就剩一個空殼子了,七大源宗的軍團雖然精銳,可是防守整個畢福關,人數遠遠不夠。
讓那些輔兵來防守畢福關,與空城也差不了多少,戰氏一族的反應過於激烈,七大源宗也沒了脾氣,大批的軍資,和數百萬精銳軍團,就是七大源宗,平息此事的代價。
那幾個算計戰孤山的宗門,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平白給戰氏送了一份厚禮,畢福關的兵員,也前所未有的充足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章 天罰之毒
引發戰氏與源宗的再度衝突,戰孤山也是樂得觀看,戰氏的態度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族戰之後,東土必然要經歷混亂,那些針對戰氏的源宗,肯定會藉著族戰之後,各方實力大減之時,對戰氏一族出手。
別人的看法戰孤山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靠山戰氏一族,為了打消戰氏一些族人不切實際的想法,激化戰氏與源宗的矛盾,應該是件好事。
戰氏那裡剛剛與源宗接完火,一道措辭嚴厲的命令,也到了戰孤山的手中,強令他不得在東土徵兵,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帝都。
這個命令,讓戰孤山看出了裡面的不妥之處,戰氏一族難道還在幻想著什麼?惡了上界,戰氏想要繼續執掌東土之神器大衍帝朝,已經變得希望渺茫了,明知必死族老們還在堅持什麼?
“老頑固!沒了大衍還能有戰氏?”
宗老會的命令,他不能違背,也不敢違背,當年就因為一次血煉,宗老會就要關他的黑牢,族戰在即自己要是違抗族令,還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的責罰呢?
宗老會的措辭嚴厲的命令,也讓戰孤山心裡有些忐忑,就怕自己的謀劃被族老們否決,一旦成真,沒有什麼後手的戰氏一族,又該如何與七大源宗對抗呢?
引頸就戮、委曲求全,恐怕戰氏的族人也不會答應,那樣一來戰氏一族就走到了盡頭,為了應對此次族戰。戰氏皇族還招來了旁支子弟,不抗爭!東土戰氏,就要絕滅了。
宗老會內部有人不想與七大源宗對戰,這是戰孤山的第一想法,有了這個想法,他對自己說服宗老會與罪軍合作,也拿不準有幾成勝算了。
弄不好,自己的提議還會遭到宗老會的一致反對,為了使自己不受太大的責罰,戰孤山想到了桀域惡虎崗的花郎君花老爺子。自己在東土的大靠山。
要是能帶著花老爺子。東入帝都,宗老會肯定不會過分責罰自己,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