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了,土地被翻得鬆軟,肥沃的土壤看得所有工人都直流口水,這麼好的地,他們在別的地方都很少見到呢。

兩條長長的石子路也被建了起來,一條是從上海綠洲的中心延伸向嘉善綠洲,另一條則是延伸向蘇州……上海綠洲的位置很完美,不光緊靠著伊雲的領地嘉善,同時也緊挨著繁富裕的蘇州,將來必定可以透過蘇州得到大量的商機。

大量的圓木被捆上了駱駝車,從兩條新鋪好的道路運向嘉善和蘇州,再運到各個城市去交易。由於伐木區緊靠著黃浦江,伊雲又想到了一個新的賺錢花樣,他叫羅腿毛把船從金山碼頭調了過來,透過黃浦江進入長江,把木材運到南京……這樣可以使從南京過來的商人減少運輸壓力。船運當然比車運要快得多,藉此機會,伊雲賺了大筆的運輸費。

沒過幾天,李華梅和帶著一群寧波的海商來了,她們中的一部份人也加入了運送木材的工作,大發運輸財,另一方面,船隻一多,就必須要一個港口了。

海商們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人,他們駛著船沿著上海綠洲的海岸線行駛了一陣,勘察沿岸的情況,選定最適合建設港口的地方,最後選定在黃浦江入海口北邊一點點的位置建立一個港口。

這個港口命名權當然在伊雲手上,伊雲毫不猶豫地將之命名為“吳淞港口”。

由於伊雲允許出資修建港口的商人今後免費在此停泊,並且擁有優先採購權和銷售權,許多海商紛紛自掏腰包,出錢出人力修建港口,沒有多久時間,一座巨大無比的港口就建設了起來。這個港口修建得十分氣派,碼頭海岸線長達兩百多米,搭建了許多浮臺,各種型別的船塢,針對大船小船中船都有專門的碼頭可用,可以同時停泊數百艘海船也不顯得擁擠。

沒有人比海商們更懂得怎麼樣的碼頭最適合商人,他們自己建造的港口,比寧波的官辦港口更加專業,不但寬闊,而且堅固,大型的貨車在碼頭的木橋上移動也不會出問題,還有專門的小商品交易區和大型商品交易區,省去了像寧波碼頭那樣還要靠中介來介紹業務的麻煩,大家直接到交易區裡,就得找到相應的商品。

在交易區裡,又按商品的種類分門別類,例如絲綢製品交易區,陶瓷交易區,茶葉交易區……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分門別類,極大地便利了商人們的活動。

數日之後,港口也終於落成了,雖然這個港口暫時還沒有什麼商品流通,但是伊雲知道,這裡很快就會發展起來的,在另一個世界的歷史裡,西洋人一直想在大明朝的沿岸多開設幾個碼頭用來交易,但是因為大明朝的海禁政策,最多的時候也只有三個港口,最少的時候只有寧波這一個。

現在雖然世界變了,這裡是大萌國,與自己的世界有些不同,但是大至的方向不會變,西洋人希望在大萌國多幾個港口是肯定的,自己這個新開的港口很快就會吸引到大量的客商,而且上海距離蘇州、南京更近,運輸起來更方便,這兩地的商品也不可能再去寧波了,肯定會優先考慮到自己這裡來。

暫時還算冷清的港口,成為了李華梅一夥兒人的窩點,她的大福船和搶來的鐵甲船常年累月地停泊在港口裡,偶爾會出去一趟,回來時又帶回來許多扶桑貨物,不用說,她又出去搶劫了……

伊雲也乾脆將自己的金山碼頭搬到了這邊來,讓羅腿毛將吳淞碼頭當成新的據點。

262、移民與商鋪【2/2】

262、移民與商鋪【2/2】

移走了樹木,擁有了開闊的平地之後,從嘉善綠洲過來的第一批移民到了。聖堂。這些移民大多數都是很窮的人,他們沒有自己的田地,通常是給有田的人家做佃戶維生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聽說到上海綠洲來發展可以得到王爺免費贈送的十畝良田,這些人全都興高采烈。

三江閣的一流密探月離涯,居然也加入了這一批移民之中。

他就是當初幫著伊雲對付金山倭寇的那個老頭兒,家裡有一丁點兒的紅薯田,這一次伊雲開闢上海綠洲,三江閣也必須在新綠洲安插一個能幹的探子,於就是將一個菜鳥探子派到嘉善常駐,把經驗豐富的月離涯調離,讓他移駐到上海綠洲來。

月離涯隨著一大批移民,坐著伊雲安排的大沙車趕到了上海綠洲的中心地帶,剛剛一下大沙車,他就被肥沃而且平整的土地震驚了。這裡的泥土是最好的那種黑土,而且土層很深,可以種植各種優良的農作物,而且旁邊就緊靠著清澈的黃浦江,在灌溉方面絕對沒有問題,可以說是絕佳的種田所在。

月離涯從義烏兵的手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