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二天日上三竿,蘇淵才起來,基本恢復正常,洗個熱水澡,叫醒徐奎,開始吃飯。

“今天咱們幹什麼?”柳生惠美看著蘇淵吃完自己精心準備的早餐,好奇問道:“再休息一天?”

蘇淵搖搖頭,笑道:“趁熱打鐵,今天你們休息,我要開劍脊!”

徐奎跟柳生惠美對視一眼,又開始興奮起來,經過昨天的親身經歷,見識過蘇淵深不可測的鑄劍水平,休息?

簡直是浪費生命!

蘇淵吃飽喝足,來到後院,拿出劍胚,仔細觀察,在他眼裡雖然是金光四射,但有些散亂,好像沒頭沒腦的四處亂撞。

“應該是沒有開劍脊的原因!”

蘇淵腦中閃過一個念頭,所謂劍脊就是劍的脊樑,有增強劍身強度的作用,還可以調整劍身的重量分佈使之均勻。

有單脊、雙脊或三脊,因此劍也就分為四面劍,六面劍,八面劍。製作時要求劍脊平直,兩面刃對稱,以保持劍的平衡,最難把握的就是劍脊的打磨。

漢唐時期鋼鐵劍基本取代青銅劍,戰場上刀也逐漸取代劍;鋼鐵劍多采用鍛造工藝,劍的風格多承東周至先秦青銅劍制,狹長刃身,扁莖折肩。唯劍脊有所不同,劍脊略厚。早期漢劍多為八面和六面,中期劍花為四面帶小凸邊。

發展到後期,劍脊造型更為簡潔,明清時期的劍多為稜脊和圓脊兩種,很多會在劍身開單或雙血槽,增加殺傷力。

一般來說厚脊劍多在靠近劍身邊緣處開刃,以增強劈砍時的牢固度,而薄脊劍多采用直接從劍脊研磨至劍身邊緣處的開刃方法,以使劍刃更鋒利來提高劍身的劃割效能。

就彷彿人的脊樑骨,撐起全身重量,昂首直立,傲然與天地之間。

“這是剛送來的砥石,我經常用它們打磨。”柳生惠美拿出一大包空運來的黑色石頭,四四方方,手感細膩光滑。

蘇淵接過來,用水散在上面,瞬間被吸收,暗自點頭,不愧是價值兩千美金的高階貨,土豪專用磨刀石。

聽柳生惠美介紹,在島國刀劍鑄造地位崇高,已經形成產業鏈,從最初鐵礦採集,到最後配刀鞘裝飾,都有專門高手負責,頂級作品價值不菲。

平安朝初期記載宮中儀式和制度的書《延書式》裡,專門記敘鳥裝橫刀的製作方法,可以看到當時的研磨工序的大體形式,鹿砥磨、燒並中磨、精磨和瑩的各個工序。

關於這些工序,幕末刀匠水心子正秀在他的著作《劍工秘傳志》裡解釋為:鹿砥就是荒砥,燒並中磨既相當於常見寺一類的砥石,後兩種在現代的研磨工藝裡沒有對應的工序,大體相當於仕上研的中間部分。

“整體研磨是不傳之秘,只有真正大師才能掌握的技巧。”柳生惠美解釋道:“特別是拭這一步驟,能使刀身發出一種彷彿秋天萬里無雲的晴空那樣的顏色,而地肌則透著一種青黑色。”

“這就是傳說中的天青地黑,代表天地陰陽之道,乃無上珍品!”

說完拿起一塊砥石道:“大師請看,這是金剛砥,顆粒粗糙,用於大面積鏽蝕的刀劍。”

“這是備水砥,熊本縣天草地方出產,色黃白,細度大概在400左右,石質中硬,切削能力中等。”

“山形縣出產改正砥,茶色,細度大概在600左右,石質硬,切削能力中等。”

“愛知縣南設樂郡出產中名倉砥,色黃白攙雜,細度800—1200,石質硬,切削能力中等。”

“還有地艶砥,京都地方出產的鳴滝砥切割而成,黃色與灰綠色,質地硬,乃上等磨刀專用……”

徐奎看著七八種各式各樣的砥石,撓頭道:“你們就是矯情,磨個刀也這麼麻煩?”

柳生惠美白了傻大個一眼,不滿道:“這是神聖的事情,當然要認真對待,要不是時間太緊,我都想飛回國,為大師親自找來最好的……”

蘇淵擺擺手,看過一遍,基本夠用,好奇道:“你們如何打磨?”

柳生惠美趕緊站起身,拿出一整套工具,直接跪下,演示道:“先把砥石放在厚木塊上,木塊有個槽,可以擋住砥石不滑動。”

“研磨師採取跪姿,左腳踩在彎木上壓緊砥石。厚木塊是傾斜三十五度,研磨只會磨砥石的一半。這樣一來,把砥石來回換,中間就不會凹進去,這也是評價一位研磨師技術的標準之一。”

“刀劍研磨可分為下地研和仕上研,下地研既是用砥石對刀劍的基礎整形研磨,仕上研既是對刀劍的精細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