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他們啟程。”

“是的,大人。”

現實總是殘酷的,被沙霍萊恩不幸言中,我們在當天晚上就碰到了那場雨。一千八百多人,在山林中,被這場雨搞得極其狼狽,帳篷並不能讓我睡得更乾燥一些,而許多士兵當夜只是披著油布斗篷找了個地方蹲著。這場雨接連下了三天,三天來我們就沒動過地方,只是冒雨豎起了更多的帳篷而已。

第四天地時候這場雨才停了下來,天氣開始變得比以往更加乾燥,也就是說,西大陸地初夏已經來了。第四天我們還是沒有啟程,而是花了一天時間,在紮營的開闊地將所有地東西都曬乾,糧食、衣物以及其它的東西,這很重要。特別是原來帶的乾糧,雖然已經被雨淋得變作團,但起碼還能拿來下鍋煮了吃,而如果不曬乾的話馬上就有可能發黴。另外剛下過雨的山林也不好走。

重新啟程之後又花了三天,我們總算抵達了原來威利安的那個山寨。一些士兵被留了下來,他們並非為了看守山寨,而是被認為不能夠繼續前進。

之後去往幽谷村的路就好走多了,起碼一路上不需要再採集飲用水,這條路不管是山地營中來自幽谷村的村民還是那些山賊們都很熟悉,每次歇腳或是紮營的時候我們總是在山泉或者河流邊,而且不用再往山頂上爬。

如果不是威利安他們,說實話,就我自己帶哥頓軍團穿越這片山林的話……兩個月能不能走得完我都不知道。一場大雨就能讓我們耽擱四天,如果不是威利安在每個細節上都進行提醒的話我們會更慘,全軍覆沒在山林之中都有可能。

#奇#我現在算是明白為什麼前世古代歐洲人會把大量砍伐稱為“征服森林”,並且當做一項長期事業來做。從當時他們的角度來看,大量的黑森林對一個國家來說的確算是一種災害。就像……東南西北四面數百公里之內都沒有什麼其它城鎮,孤零零落於黑森林之中的託斯鎮。沒辦法,除了託斯因為有采石場和合適的地方建立城鎮與少許的村莊之外,其它地方要麼就是山要麼就是黑森林,誰去那開荒。要不是因為數百年前哥頓騎士團在東邊的征服與石堡的建立,新開了兩條道路穿過那些黑森林,託斯鎮估計還是類似於幽谷村那樣與世隔絕的地方。而且……我幾次來回於託斯的時候都發現,當車伕們駕車經過這條路看見路邊有小樹苗時候,他們都會停車,下來將路邊的樹苗拔掉,然後再重新上路。也是靠他們這樣的習慣,這條道路才得以儲存。

#書#終於,離開託斯要塞一個月後,我們抵達了被廢棄的幽谷村。廢棄的時間不長,那些屋子什麼的還能住人。將村子外原來簡單的防禦工事再修繕一番之後,這個被廢棄的村莊就被從新利用了起來,作為我們的臨時營地。同時帶來的工匠也開始製作雲梯。

#網#幽谷村的位置比敵軍南路戰前營地距離託斯鎮還要遠一些。前往南北兩個方向的斥候已經派出去了,北面的斥候回來彙報說敵軍戰前營地沒有發現有更多敵軍進駐的跡象,而南面回來的斥候則回報並有現在並沒有發現敵軍的增援部隊,也就是說猛獅公國的援軍和雙首蛇公國的火藥部隊並未進入我們的攻擊範圍。這樣敵軍戰前營地就成了唯一的攻擊選擇。

山林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原本真正的敵人對付起來卻容易得多。

十幾倍於守衛戰前營地的敵軍,猛獅公國守衛戰前營地的小貴族將領並沒有更多的選擇,在天鵝堡軍團戰旗與哥頓公國旗幟被豎起來之後他選擇了體面地投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根本堅持不到南邊的援軍趕到。

顯然,他很吃驚於哥頓的軍隊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不可能出現的地方,也就是說,在他的眼中,我們做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過,史書的魅力在於……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些人做到一些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以供後人參考,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告訴人們,這是可以做到的。

其實,做到的那個人也是心驚膽顫。要是我們在山裡碰到的不是一場大雨,而是兩場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良將與笑柄區別有多大?一場雨和兩場雨的區別。”這句話被我寫進了自己記錄山地經驗的小本子末尾。在抵達幽谷村的時候那個小本子已經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細節,這些都是我們在山中碰到過的問題,或許隨便從其中刪去某個細節,我的計劃就有可能完蛋。

還未將敵軍戰前營地中成山的物資進行轉移,南邊的斥候就回來彙報敵人的援軍將會在兩天之內趕到這裡……一場雨與兩場雨的區別,還真是一點都沒錯。

第二卷

第三百一十八章 伏擊計劃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