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靜嫻雅,明德惟馨,蕙心紈質,……教導弟妹,頂立蕭氏門風。感其才德品行,追封為淮國夫人。”
除了追封,還修葺了蕭若蘭和蕭家父母的墳墓,命禮部制祭詞等等。
等到皇帝回到玉衡宮,溫和一笑道,“愛妃可歡喜。”
蕭若喬眼中微微溼潤,『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多謝陛下。”
心中那道結似乎也終於散開了。
皇帝每日都來蕭貴妃宮中,她心中鬱郁,皇帝怎會看不出。
無論宮殿再華美,送來的奇珍異寶再多,也不能讓蕭貴妃真正開懷,皇帝傷腦之時,幸好身邊一個小黃門提議,曾聽蕭少卿說過,蕭貴妃自幼由長姐教養,視長姐如母,人雖已故去,卻是思念不已。
往事不可挽回,但追封蕭若蘭為一品淮國夫人,向天下人讚頌其德行風骨,彌補蕭貴妃心中的遺憾,卻是他能為蕭貴妃做的,可以說是很體貼了。
等到蕭函再進宮時,就還見到蕭貴妃在看繡娘做的嬰孩衣服,挑選樣式,人也真正鬆快了許多,也沒有再執著於鎮武侯府還是韓瑾瑜陳家的事。
然而不管是為母則剛,還是擔心蕭嘉樹在大理寺待久了,得罪的高官權貴越多,蕭若喬也沒有變得軟弱。
哪怕放下了心中的仇恨,蕭若喬也不會忘記權勢高位的重要『性』。
但就是這樣幾次教育蕭嘉樹這份道理的蕭貴妃,也沒有說過讓他不要再待在大理寺,查案時小心得罪權貴這樣的話。
她也嘗過被權勢欺壓,心中酸苦冤屈難訴的滋味,又有什麼理由去阻止蕭嘉樹不去為那些不公冤屈的事昭雪平反。
蕭若喬心底最後的那份良善幸好沒有被仇恨泯滅。
————
永嘉五年,新帝繼位已經多時,朝政也初初穩固,想要提拔舅舅,也是現大理寺卿蕭嘉樹。
不僅是太后所希望的,新帝也覺得這是小舅舅應得的,無論是太后親弟這個身份,還是多年來在大理寺無案不破的政績,僅三品的大理寺卿也還是低了。
就是加封個承恩公也無可非議。
新帝對這個低調,且聰明絕頂清正嚴明的小舅舅很有好感。
結果還是被推辭了,
當然這也不是第一回拒絕了。
他父皇在世時,也想過加恩封爵來著。
小舅舅表示就想待在大理寺,其他官職就不用了,新帝不禁十分遺憾,還得回去跟太后告罪。
蕭太后比起過去,心結散開了許多,連新帝任用韓瑾瑜,也沒有多管,當然這也有蕭函同她說,新帝是她親生子,但也是天下萬民君父的緣故。
關於早年的事,蕭太后也明白了,除了陳家背棄婚約之過,還有世間對女子過於苛刻,流言傷人於無形。等她成為了太后,在她的有意影響下,民間女子地位漸漸有所提升。
可以說,蕭太后也沒什麼可憂愁的事了。
除了不願封爵進祿,蕭太后還曾經掛念的一件事,就是蕭嘉樹不娶妻。
這不就成蕭家無後了。
蕭太后憂心忡忡,並且在對蕭嘉樹容忍多年後,決定要為他做主娶妻。
百忙之中的大理寺卿為此還特地進宮了一趟,而且圓滿地說服了蕭太后。
“臣弟倒覺得蕭家足夠榮耀了,從當今始,皇族身上都流著蕭家的血,延綿百年,這還不能說是榮耀麼。”
蕭太后聞言,還有什麼話可說呢,她本就不是什麼拘泥禮教的『性』子,再聽進這話後,也沒什麼遺憾了,不再提娶妻留後的事。
關於不娶妻生子的事,蕭函的理由很簡單,完成委託人的心願已經是盡力了,她才不會勉強自己做這種事。何況無後,總比蕭嘉樹原來的結局要好吧。
而可能產生的非議,蕭函也做好了百毒不侵的心理準備,比如好男風,身體有疾等等。
誰知道除了二姐蕭若喬憂慮了一下,民間的傳言畫風有點歪。
蕭大人乃是獬豸化身,明辨善惡,秉持公正,有仁義清平之風。
既然是神獸下凡,護佑大寧江山,為天下不平之人洗冤昭雪,怎麼能與凡人相提並論。
不娶妻生子有什麼好奇怪的。
蕭函:“……”
她不知道的是,她離開這個世界後,還真有人為她立祠供奉香火。
***
蕭嘉樹,官至大理寺卿,掌天下刑獄,死後追封為明國公,諡號清正。
曾留下破案手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