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才子的女兒,光有才華,卻無半點能力心『性』,和繡花枕頭有什麼區別。
一連受了兩次打擊,林運不得不失意的和金山海離開了京城。
金山海後來也很快和他分開了,他是商人還得四處行商,也沒精力和林運折騰,交個朋友還行,但其他還是免了吧。他也十分感慨在京城這段跌宕起伏的經歷。
不過,落到這種境地,又怪得了誰呢。
趙歆知道這事,是因為玻璃和香水的生意幾經轉手,到了一家皇商手裡,新東家聰明,不僅向朝廷獻上了玻璃的製造技術,連香水鋪子,也送了京城分店的三成利給公主府,還有三成是皇后孃家的,兩成是另外一些勳貴人家。
這新東家本來祖上就是皇商,最擅長此道,只留了兩成,也足夠掙下花不盡的錢財了,而靠著作為敲門磚的這些孝敬和對朝廷的示好,還讓他家的嫡長子入了國子監,家中兩個女兒一個嫁到了成郡王府當庶妃,一個嫁給了戶部尚書家的幼子。
不可謂不精明瞭。
林運摔了狠狠一個跟頭不奇怪,其實就是和現代商業競爭一樣兇猛的套路,不同的法子,但核心一樣的,再順便又套了層美人計的外皮。
大概林運還不知道,他納的那位董家小姐原是董家蓄養的舞姬,需要時就送給權貴人家走通門路。
否則董家親生女會送給一個落魄才子當妾?
皇商敢孝敬到公主府上,也不敢對這令人眼紅燙手的生意有所隱瞞,來歷過程都道了清楚。
趙歆本是想推了那三成利,她的封地稅收鹽收不少,不缺銀子,倒是皇后勸了她,說她在江南建『藥』堂的開支大,而且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她只管收著就是。
江南『藥』堂發展的正好,這還得歸於趙縉的默許,登基才幾年就遇到的江南水災,給他提了個醒,天災易救,人心難測,從一開始的隱瞞災情,到後面的延誤救災,貪汙賑款銀兩,趙縉都忙的沒有工夫生氣了,而是累的他暈頭轉向。
斬幾個人治標不治本,趙縉實在不希望再有此類事件發生。
後來注意到洛河支援衛少思建的江南『藥』堂,倒是起了些心思,當然趙縉一開始沒有對江南『藥』堂抱什麼希望,就衛少思和他招的學生這些除了醫術治病救人其他什麼都不會,更不懂勾心鬥角算計的文弱大夫,監察江南官員,收集證據什麼的,趙縉考慮都沒有考慮。
他只希望一旦出現災情,江南的米價『藥』價能夠穩定,哪怕出現問題,也能儘早把訊息傳回京城。
江南『藥』堂主要供應百姓,無一貴『藥』,在有洛河公主和朝廷的支援後,也能繼續開下去。
這三年來,趙縉雖然沒有看到他所料想的作用,但卻見到了百姓對江南『藥』堂的讚不絕口。『藥』堂的主要話事人是衛少思,連洛河公主也是隱於幕後,外人也只知之所以支援贊助,是因為兩人私交甚好。
趙縉沒有點出朝廷的牌子,只是為了避免有心人士以朝廷與民爭利的藉口,陷害朝廷。
這事他也只和趙歆說過,本來他也沒怎麼『插』手過江南『藥』堂,從始至終都是洛河和衛少思辛苦建立『藥』堂。他只是見識到了『藥』堂於江南百姓的益處。
這事只有洛河沾手就夠了,旁人也不會說洛河什麼,與民爭利?但『藥』堂在江南三年,洛河都是在道觀清修,萬事不沾手。
這其中最高興的就是衛少思了,他也不願意去細究上面人的想法,能做他的大夫,治病救人他就已經心滿意足的,高官厚祿還是世家名聲都與他無關。
***
離春闈也就三個月了,因著之前林運的緣故,趙歆還關注了一下科舉。
她曾以為林運勾搭她失敗後,會去老老實實考科舉呢。
大概是因為林運折騰的太多,又是曇花一現,這次科舉中的眾舉子都安分不已,令其與上屆相比黯淡失『色』不少,京城茶樓街巷還議論著上屆的科舉中的出彩人物,不說天下各地的才子,光是京城四公子就有三位參加了,而三年已過,周閣老嫡幼孫周明嘉於兩月前就外放,右相之子宋安時還待在翰林院,雲山書院院長之孫談予澤娶了晉安縣主為妻,在禮部任職。
趙歆某次來宮中探望皇后時,趙縉還與她聊起科舉的閒事,說起上一屆,有舉子因為落魄,住在城外的破廟,結果風雨太大,夜裡寒涼,非但沒能參加科舉,還丟了『性』命。
趙縉那次聽聞後,也心生悲傷,科舉本是取天下之才為國所用,但卻不想有人因此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