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平定巾,身著素色遙�潰�淙蛔吡順ぢ罰�谷皇竅順靜蝗盡J幟靡槐�凵齲�謔種星崆嵋《��讓嬲箍��廈媼�煞鏤璋閿眯脅藎�淳鴕黃�姥袈ゼ恰�
按他的衣著打扮,彷彿是個遊學四方的書生學子。然而腰懸一口三尺長劍,那舉手投足間,睥眤天下笑傲王孫的神態氣質,又似指點江山的名臣棟樑。圍觀百姓們都認定,這必然是哪家名臣子弟,飽學宿儒,絕非什麼粗鄙武夫。
在此人身旁,有個女子相伴而行。這女子身形嬌小,體態婀娜,頭戴一頂帷笠,垂下的紗帷遮到胸口;帷幕雖然從中兩分,以便於飲食視物,但紗帷重重疊疊、紋風不動,似乎有三四層之多,看不清面貌。
她身穿一件淡綠色褙子外罩淡綠比甲,下著水綠長裙內襯同色綢褌,足蹬一雙白緞靴。只是行路之間,身子微微頓挫,明眼人容易看的出,這位女子的右足不怎麼便當,是個跛子。
看她與那俊美書生前後而行,形態親暱,分明是一對情侶甚至夫妻,不由讓人暗自慨嘆。似那書生這等風流俊朗人物,怎會娶一個身有殘疾的妻子?
在隊伍正中的,有兩條天神般的大漢。他們身高體闊,人群之中顯的甚是扎眼。一個在肩頭扛了柄銅人槊,另一個扛了撼天錘。山東民風尚武,百姓倒不怎麼怕他們,只是暗挑大指讚一句:“真是兩條好漢!”
最後押隊的,則是一紫一青兩位女子。與前面那女子一樣,頭戴帷笠看不清面目,倘離的近了,能聞到她們身上的淡淡香風,若有若無。其餘的幾個人,也是各個相貌偉奇,身帶軍刃,神態氣質,並非凡俗人物。
這一隊人馬近城來,難免吸引百姓關注,有那好事的,在兩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這且不表,這隊人馬看濟南的情形,也是頗為詫異。
只見官府粥棚林立,井然有序,百姓們按次序領粥,並無擁擠踐踏之事,也無人口出怨言。粥棚之中,還有些衣衫襤褸的中年婦女,戴著紅箍兒在幫忙添米加柴,雖然一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卻是紅光滿臉,笑容可掬。
又有些老太太,也是戴著紅箍兒,在隊伍中間維持秩序,憐護弱小,斥責強橫。有些仗著身強力壯想擁擠的,被老太太一喝,頓時唯唯諾諾,乖乖排隊。一忽兒又有一群兒童跑過來,歡天喜地,口裡唱著“謝萬歲,謝萬歲,太平盛世就在大明朝”的歌謠。
這些押糧來的人都不禁面面相覷。為首的書生心中好奇,便問路邊一個老者道:“老丈,我前番來濟南城時,滿地饑民嗷嗷待哺,如今卻怎麼這般太平?尤其怪者,平素裡一個縣城救濟幾千災民,也難免你爭我搶,這濟南幾十萬災民,竟然井然有序,不知是何道理?”
那老者笑道:“小哥,你是晚來數日,不知這裡情形啊。自從來了嚴老爺、海老爺這兩位欽差,官家米糧如山,各處賑濟,城裡也有粥棚,不過我離城門近,到這裡倒是方便。除此之外,又有平價米可買,大家還爭搶什麼?那些少數不守規矩的,喏,有這老婦人戴著紅圈兒去勸導。不聽的,自有衙役和錦衣衛棒打繩捆。如今的這欽差,可是大大的好人,一心為著咱百姓著想,並不曾想著從中漁利吸血,這也是濟南百姓的福分啊。”
見為首書生和老人對話,那紫青雙姝也從隊尾走上前來。紫衣女郎小聲道:“邵兄,不想我們才走了幾天,情勢就發生這麼大變化。早知道,就多籌些糧食,不必急於一時了。”
那書生笑道:“夏賢妹,事態發展迅速,實非我們能預料。我等離開時,情形何等嚴峻,若是耽擱日子久了,不單是災民死的多,更怕那王賊提前發動,就事不可為了。不料那小閻王竟然是個好人,肯為百姓著想,還有這般手段。看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倒不好一概而論。”
第三百六十五章邵氏出品
原來這書生便是當今江湖上“忠義盟”的盟主,丹陽大俠邵景邵驚風。他自幼文從心學大家梁汝元,武拜昔日江湖第一名劍龍九州,文武雙全,並世無雙。家財豪富,為人急公好義,在江湖上名聲之響,同輩之中,無人可及。
後因嚴嵩誤國,邵景便成立“忠義盟”,以匡扶大明,剷除奸佞為己任。四方招攬英雄豪俠,忠良遺孤,一心要中興大明,掃蕩奸邪。夏紫蘇、張青硯以及曾榮、曾華,皆是盟中之人。
按他們的想法,要中興大明,自當是除掉嚴嵩父子及其黨羽,正本清源,才能讓大明重鑄輝煌。只是嚴家戒備森嚴,京師廠衛密佈,更有十數萬京營兵馬拱衛。這些人武藝雖然高強,但也是血肉之軀,要想在這種情況下暗殺嚴家父子,不啻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