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中嗆人的味道十分猖獗,國民的素質就體現在這裡。公眾場合公開肆無忌憚地吸菸,圖自己快活,不管他人死活,這就是利己主義的表現。

菸民中有的有文化,有的沒有文化,有的開始有文化,後來沒文化,有的開始沒文化,後來有了文化,總之,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愛公開吸菸。這個和作家和思想家和文化人都沒有關係。

德志出了出站口,坐上公共汽車,回家。同樣,為了省錢,為了機構的利益,他不打的。

下了公交車,德志萬萬沒想到,妻子來接他了。

妻子的一頭秀髮沒了,留了齊耳短髮,看起來,臉蛋兒變得大了些。但臉色紅潤,完全沒有了孕婦臉上所特有的那種膚色,肚子撅高了。小傢伙在母親的肚腹中長得很快。細胞不停地翻倍,不知道這小傢伙為什麼要這麼急著長大,這麼著急地想來到這個世界上。

德志見了妻子,當然高興極了,但畢竟是在中國,兩人沒有在公眾場合擁抱,而是一起走回家。妻子想幫德志拿東西,德志不肯。因妻子本身就有負擔,那小傢伙就是。

為了討妻子喜歡,德志犧牲了去看望他的母親。

妻子也不提醒,反而很高興。現在時代不同了,在過去,休妻其中一條理由就是,如果妻子不孝順公婆,就可以給妻子一封休書,予以辭退,永不敘用。現在,誰還敢這麼幹?

特別是有孕在身的妻子,連婆婆都還要退避三舍,不肯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媳婦斤斤計較,因為媳婦肚裡可是一個巨大的財寶,關係到生命的問題,婆婆就是天大的冤屈,也不能在媳婦面前發洩,在兒子面前,也要有所收斂,不要告狀了,免得都不痛快。

德志不去看他媽媽,主要還是怕事。德志生性膽小,又不會圓滑地處理一些問題,也不愛撒謊,結果就成了眾矢之的,一邊是媽,一邊是妻子,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但是,兩頭都得忍著,當出氣筒,讓兩個女人都出出氣就得了。

德志抽空給他母親打了電話,說已經回家了。第二天想去丈母孃家。

德志媽當然沒問題了,她說:“你去吧。不要惹媳婦生氣。她想去哪,只要你能去,就不要推辭,馬上去。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果然,在關鍵時刻,德志媽還是通情達理的。媳婦當然為德志的表現感到欣慰,於是他們雙雙一起回到德志的丈母孃家。

妻子在鄉下。

德志選擇社會工作,原因是他對農村挺感興趣,對鄉村那份寧靜尤其嚮往,而且,鄉下人一般都比較淳樸,不像城裡人有些奸猾。感到與鄉下人打交道很自由很輕鬆,不用擔心說錯話,做錯事。

德志媳婦的丈母孃家在水庫邊上,屬於移民。地處“三不管”的地方,交通不太方便。道路也很糟糕。最近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因為工程車的碾壓,本來是一條壞路,結果變成了更壞的路。

十月的天氣,本是秋高氣爽的,但是,才下過一場雨,將道路弄得很稀。路中間基本上不能走人,只有手扶拖拉機或者其它農用車,才能從泥濘中突突而過。底盤低的車輛,比如轎車,根本沒辦法行駛。

路中央走不得人,路兩邊稍微幹一些,從人的腳窩裡下腳,再踩另一個腳印,算是勉強可以避免溼鞋的命運。

如果嫌泥巴太黏,脫了鞋子,赤腳行走的話,那更加悲慘,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會讓人的腳奇癢。

就是這麼著,德志還是願意去,因為妻子很愛她媽媽。

妻子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妹妹也是,目前,離她媽媽最近的就只有她本人了。她父母年事已高,老人的孩子都不在他們身邊,怎麼不感到孤單呢?

下車行走大概有四十分鐘的樣子,德志夫妻倆終於到了家。

德志的丈人和丈母孃都很高興,連忙招呼坐下來。老丈人慌著給德志沏茶。德志趕緊起身,自己來。德志媳婦自不必說,德志也幫忙給倒了一杯水。

德志的老丈人出身貧寒,過去受過大地主的剝削,解放後劃為貧農。後來參軍,在京都當了十年兵。後來轉業到地方,不願去法院工作,寧願在家務農,陪伴妻子。因丈母是獨女,丈人算是上門女婿,家裡需要勞動力,就沒有出來工作。至於那時候打爛公檢法,人們無法無天,到處都有不法的事情發生,世道太亂,也是老丈人沒有從事法院工作的原因。

老丈人說起這段往事,並不後悔。他和妻子沒有分離,作風沒問題,立場堅定,根正苗紅,被選拔做了供銷社的人員。那時候,供銷社是很熱門的行當。在物資匱乏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