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三個孩子,無論如何,都離手離腳的。不用再擔心他們的學習,個個都已經參加了工作,能夠領取工資,靠自己的勞動吃飯,相比較而言,尹懋的工資反而最低。
機構沒有給高工資,加上不公正、不透明,久而久之,同事對領導就失去了信任,同樣,領導對同事也缺少信任,要不然,就不會用這些人,浪費人力資源。領導利用同事之間相互監督,背後詢問情況,目的是掌握有沒有人違反紀律。
制度是沒有建立,因為不透明,任人唯親,大家做事都沒有積極性。
德志安心讀書,爭取早點透過本科的考試,他想來想去,沒有別的出路。讀書是為了明理,明理是為了活得踏實,活得踏實就覺得生命有意義,有意義就說明這一輩子沒有白活。看書多,思慮就多,思慮多,煩惱就多,煩惱一多,就會去看書寫字,懶得再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他們醒來,尹懋慢慢走到廁所,發出打噴嚏的聲音,他一打噴嚏,就不是一個,要小心,不要馬上進入衛生間,裡面的腥臭特別明顯,要很久才會散盡,因他有鼻炎,這是慢性病,打了噴嚏,感覺舒服,別人感覺確實難受,這樣相處,需要忍耐和愛心,否則很快就會崩潰。
接著是餘哥,他進了衛生間,他沒有意見,也不會當面指出尹懋的不對,這就是二人的默契,這一點,德志沒有學會,寧願遠遠地避開,也不願意主動去溝通。
二人到了客廳,坐在沙發上,說:“晚飯怎樣解決?”
“你們覺得怎樣才好呢?”
德志故意問,像這種情況,怎麼辦?
“在外面吃,貴,在家吃一頓,划不來。煤氣還有,要洗盤子洗碗,這些活兒都要做。不過,我們下一次回來可以做這些,今晚在外面吃,明天早晨在外面吃,然後找車搬家到白鸛村。”尹懋說。
他這樣安排,顯然是不心疼錢的,主要還是怕麻煩,搬一次家,累掉一層皮,這事弄得大家都不開心,不過,到了一個新地方,還有挺有意思的。
同樣是山區,九峰和宣統不一樣,山峰不一樣高,海拔不同,氣溫不同,山的險峻程度不同,飲食文化不同,風俗各異。宣統的侗族人多,九峰的苗族人多,很有意思,
德志也不想動手,只想抓緊時間看書,看書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讀書,才覺得生活充實,不管什麼書,拿在手裡,心裡就特別踏實。
在外面工作的好處,是可以專心幹自己的事,壞處是不能時刻照顧家人,不能滿足家人的需要,這個是不好的,但德志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
天很快就黑了,肚子也咕咕叫了起來,看來真的餓了,尹懋建議出去吃飯,他的建議很快得到響應。
下了樓,就是正街,街上的店鋪有很多,吃飯的地方不算多,不過,要解決他們三人的晚飯問題,還不是很難的。
看來看去,尹懋說:“中午吃得好,晚上就不要再吃肉了。不如去吃點炒飯或者盒飯算了。”
他的這個提議,德志沒意見,炒飯比火鍋便宜得多,最便宜的火鍋也是三十元一鍋。吃飽沒問題,炒花飯吃,也能吃飽。
在廣場的理髮店旁邊有一家餐館,看起來和不起眼,德志建議去那裡吃,因為越是不起眼的,越需要關照,他們做小生意不容易,才起步,沒有多少錢投入裝修。既然到九峰扶貧,不見得非要到村裡去不可。
扶貧的思想存在,在哪裡都能做到扶貧,不遠萬里到了大山區,完全沒必要,在城市裡也有貧民。也需要得到幫助,可是,沒有人去做,只能讓他們自生自滅,自我解救,自力更生了。
在廣場開店,賺的錢還不夠交房租的了,要說賺錢,包租婆算是最有錢的了。
門口有爐子,裡面順著牆擺了幾張桌子。裡面有一兩名顧客。在吃簡單的飯,一碗米飯,一盤炒菜,菜裡面有白菜幫子。還有一點肥肉。加上辣椒啥的。混在一起,這就是盒飯,比炒飯還貴一些。老闆介紹說,盒飯裡面有點肉末,就值錢,如果吃雞蛋炒米飯,就便宜。
德志二話沒說,就要了炒花飯,晚上吃麵,一是沒地方買,二是晚上的面不太好吃,久而久之,街上的人都不吃麵條,只有在早晨的時候,吃飯的慢慢變多,早餐豐盛,可以自由選擇。
老闆不愛說話,很快就炒好了飯,端過來,給德志吃,門口的煤爐子,發出嗆人的味道,被風往裡面一送,更是嗆得人淚流,德志在這種近乎憶苦思甜的情況下吃完了花飯,他對吃不太講究,在外面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