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們的消費大多數都是盲目的和攀比的。
德志到了橋頭,麵包車等德志付了車費,扭頭就走,他要趕著去接第二批上班和經商的人,那些人還在土坡居住,一直對外和中央聲稱滑坡和地質災害的,其實都是騙人的。
如果真有那麼回事,不用向中央申請,不必叫苦,人都逃生去了,哪裡還優哉遊哉地每天那麼瀟灑地工作和生活呢。
每個專案,都流著金子,不撿白不撿,在任的撿得到,卸任或者調走的撿不到,只能逢年過節拿點好處,算是堵了嘴,不讓瞎說,但是,老百姓都清楚,那些官個個都肥的流油。
德志上了車,今天好運氣,沒過多久,車上的人都坐滿了,司機沒有再耽擱,開車就過橋,他也想多跑兩趟,多賺點錢。
車在橋那頭的收費站停了下來,旁邊有一輛摩托車呼嘯而過,沒有交費。車上有乘客問司機:“摩托車怎麼不收費?”司機說:“群眾意見很大,就沒收了。但是三個輪子以上的,都要收費。”
司機交了錢,開車往山上跑去。
車從山上走,灰塵漫天,比從山腳要難受得多。特別是夏天,關了車窗,車內很悶熱,司機捨不得開空調,真是倒黴。遇到大方的司機,關了車窗,開了空調,又有人要吸菸,倒還不如開了車窗的好。這一段路,真叫受罪。上次,德志從神農溪走,算是走對了,又欣賞了美景,呼吸了新鮮的空氣,還不用飽受車上顛簸之苦,沒有煙霧繚繞的煩惱。
司機為調節氣氛,開了音樂,稍微好一些,但是,總體上還是不行。德志苦不堪言,甚至有了不想幹下去的念頭。不過,想想妻子和孩子,妻子沒工作,孩子還在吃奶,怎麼說都不能冒失,在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免得後悔。
在車上胡思亂想,隨著車的顛簸,思想在搖晃,但是,理智還是要佔上風。現在,德志的優勢佔下風,劣勢佔上風,需要慢慢地修煉,等羽翼豐滿了再展翅高飛。
車到虎坡村,轉過觀音峽,開始爬坡。
觀音峽也是劍峽,因兩座山之間一條縫隙而得名。傳說是觀音的寶劍從天上落下,將一座山劈了一條縫兒,結果落了個這樣的名聲。有些像“一線天”了,站在觀音峽的橋上,從那縫隙裡看上去,的確像一把鋒利的巨劍劈成的,很是險要。這一塊,沒有人家居住,車往上再爬一段路之後,才有民房,坐落在稍微緩和一點的山坡上。賈新意兒子的婚房就在公路之上不遠的山坡上建築,公路下方,也有民居,就像德志居住的那房子一樣,一邊搭在公路上,一邊懸空,由柱子支撐,類似於吊腳樓了。
德志在他的住處下車,放下揹包,就去了賈明珠家,看看水池加蓋的準備情況。
賈明珠不在家,他的老婆正提著一壺茶準備出門,德志上前問:“請問,賈主任在哪裡?”
她笑著問:“這不是姚先生嘛!哪個賈主任?真的假的?”
德志說:“當然是真的了。”
她說:“真的賈主任在村委會,這時候可能在坡上做事。”
德志說:“不是那個,是您老公。”
她笑著說:“他呀,是假的,是真正的假主任,是你們基金會來了之後,按您們的要求選出來的,臨時管事,他算什麼主任,別笑話咱家沒有當官的了。”
德志說:“那是工作的需要,不選個管委會主任,就不好組織協調工作,這水利專案就沒辦法完成。集體的事是需要有人牽頭的,對嗎?”
她說:“是啊,大家都要吃水,但都不想出力,沒有人起來帶頭做,還真不好辦。”
德志追問道:“那他在哪裡呢?”
她說:“在工地呢。”
德志說:“好,謝謝您!您先走吧!”
她說:“您請!”
德志知道她在講禮貌,就不想推來推去的,上前爬坡,從小路走,繞過他家的房子,順著小路,就到了水池工地。
德志看到,水池大部分已經被木板蓋住,下面有工人在用樹幹支撐木板,上面有工人在釘木板。賈明珠看到德志,笑著說:“您可來了。我正要問您,這麼大的跨距,肯定需要橫樑,不知道下面用什麼做柱子來支撐橫樑。正在等您來了做決定,所以中間留了個洞。”
德志說:“您覺得用什麼好呢?”
賈明珠說:“工人師傅有多年的施工經驗,我也打電話諮詢了唐睿,他們都覺得用水泥杆做柱子比較可行。又經濟又實惠,您看行不行?”
德志說:“您稍等,我和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