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志問:“這次去木龍村需要多少時間?”
李書記說:“當天去,當天回,我們有車,方便。住在那裡不方便。”
德志說:“那裡有水的需要嗎?”
李書記說:“是啊,要不然,我們也不會申請這個專案了。”
他們正說著話,從外面飄進來一股濃烈的煙味兒。緊接著,萬局長咳嗽兩聲,走進辦公室,他見了李書記,淡淡地說:“來了?”
李書記說:“來了,姚先生也來了。”
萬局長斜著眼睛看了看德志,說:“小姚啊,去木龍村,那裡有很大的需要,幫他們吧。”
德志說:“去看看,再說吧。”
萬局長反駁道:“不是看看而已,是有需要。去了,就要拍板的。”
德志說:“這個我說不好,等上級的指令吧。”
萬局長點點頭,對李書記說:“去吧,車庫門已經開啟。司機小王在樓下等你們。”
李書記說:“那記者呢,還去不去?”
萬局長說:“去,怎麼不去。你們可以不去,記者一定要去。要不,我們局做的好事情,就沒人知道了。上級問下來,你怎麼回答?”
李書記說:“好的。”
德志衝著萬局長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跟著李書記下樓,上了那輛新車。司機看著他倆上了車,也坐在駕駛的位置。
李書記掏出手機,跟記者聯絡,記者說他在大轉盤那裡等,就不用到辦公室了。
李書記對司機小王說:“走吧,他在大轉盤那裡的等。”
司機駕車蜿蜒到大轉盤,那裡果然站著一個挎著攝像機的記者,兩位,剛好,一輛車坐滿了。
人到齊,司機小王開車向山上奔去。
德志第一次穿過茶店鎮,繼續往前行。據說,過了茶店,再往上走,就是緑蔥坡,那裡海拔有1700米,是小城比較高的山脈。再就是神農架,那不屬於小城管轄了。
緑蔥坡上是蔬菜基地。在沒到達那裡之前,要經過一處風景旅遊區,那裡山峰獨秀,非常美麗。修建了一些樓閣,小橋和亭子,山壁陡峭,如刀砍斧劈一般,峽谷中有白雲悠悠飄過,倒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場所。
在往上攀爬,就是緑蔥坡,那裡不需要空調或者冰箱,夏天像秋天,冬天冰冷刺骨,海拔高,當然方便觀察。因此建了雷達站,日夜有人值守,預防壞人破壞,在那裡,有專門的武警部隊,和他們遙相呼應的,是駐守在德志在小城宿舍山上的一箇中隊,他們會把相關的訊息,每月的記錄,都向上級彙報。
旁邊是三峽工程。
萬一有問題,殃及的範圍,不可想象。
穿過緑蔥坡,開始下山。
下山是原始森林,非常大,走起來,需要一個多小時。山上還有杜鵑花部落,非常廣袤的杜鵑花,花季已經錯過,看不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紅了,多少有些遺憾吧。不過,看到那些筆直的松樹和杉樹林,那些森林裡的綠海,還有小鳥的歌唱,以及突然逃竄出來的錦雞和松樹,以及突然逃跑的竹雞,灰不溜秋的驚慌失措的樣子,像是在密林裡熱戀中的情人突然被人發現一樣,滑稽的憨態讓人忍俊不止。
白天遇到這些不怕死的小生靈,的確是賞心悅目的,比在大城市裡天天看車輛要舒服得多。晚上,路上會有什麼,森林有什麼故事,還真值得嚮往。最有可能的,就是有野豬吧,或者麂子啥的吧。
車到野山關,沒去到集鎮,而是直接沿著318國道,到木龍村。木龍剛好在交通十分便利的地方,和德志的猜測十分吻合。
車直接開進了木龍村的村委會院子。
出來迎接的是村支書和村主任。他們非常嫻熟這種接待的工作,邀請大家進會客室,主任親自沏茶給大家喝。木龍村非常大,包括了正在修建的宜萬(夷陵至萬戶)鐵路,剛好從村裡經過。
李書記說:“我來介紹一下啊,這是基金會的姚先生,這兩位是記者。”
村書記看起來很年輕,說:“歡迎歡迎!這裡是新農村示範點,需要基金會大力支援。也歡迎記者同志多多報道我村,吸引更多的投資。”
記者說:“我們是政府派來的,應當宣傳推廣,介紹經驗,並吸引社會各界來你村投資。”
德志說:“我們是一家慈善機構,來自民間自治組織,目前在小城只做和飲水以及衛生方面的專案。不知道你們村有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李書記說:“開門見山,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