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這38戶使用,包括旅館。”
支書說:“嗯,我們正需要這個效果。”
德志說:“田工說的沒錯。我想,需要田工做個預算。看需要多少錢?”
田工問:“柳家灣的最遠得到水源到這裡有多遠?”
鄧主任說:“大概有2000米。”
田工又問:“從這水池到最遠的農戶有多遠?”
鄧主任說:“大概有1000米。”
田工說:“那好。我們到辦公室談談吧。”
他們一行人到了辦公室,鄧主任給田工沏茶,田工連忙接過來,這次村支書沒有親自遞茶,被田工搶了先。田文書回來了,她說:“歡迎姚先生,歡迎田工。”
田文書很美,笑起來沒了眼睛,眯成一條縫兒,睜開眼睛,卻大,忽閃,睫毛長,是真的。沒說話就微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人民大會堂調來的禮儀小姐呢。
德志對她點點頭,田工也向她打了招呼,她說:“對不起,剛才出去走訪育齡婦女去了。”
德志說:“沒關係,我們也才到。”
田工問:“村裡能拿多少錢出來,村民集資行不行?”
村支書說:“現在集資非常難。還要防範村民上訪,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攤派和集資,向民間集資有點難。只能由村裡想辦法籌措資金了。具體多少,這不好說。”
鄧主任說:“我們可以先做,等基金會的錢來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想辦法。我支援書記的觀點,能不向群眾集資就不集資,免得後患無窮。”
德志說:“田工,您看建這水池要多少錢?”
田工笑著說:“我估計需要6萬元,村裡自籌3萬,剩餘的部分就麻煩你們基金會了。”
德志說:“我需要一份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具體預算,您能不能提供給我?”
田工說:“今天不行。我要回去算,你什麼時候要?”
德志說:“越快越好。”
田工說:“那這樣吧。我馬上回去做,做好之後列印裝訂,然後跟您聯絡。最快在今晚弄完,明早交給您,您看如何?”
德志說:“好。那我等一等。”
田文書說:“姚先生,您就別走了,今晚住村裡,明天再走吧。”
中午,由村裡安排在村委會對面的餐館裡吃飯。飯後,田工回去,德志留下來。
村支書和村主任在汽車旅館吃完飯,支書留下來,主任回家去,飯店老闆陪著村支書打麻將,德志無聊,看了會兒電視,然後到村委會看報紙,田文書作陪,整理育齡婦女表格。
德志讀報,喜歡看一些副刊,有關散文、詩歌類的短文,田文書問:“姚先生愛看那些散文啊?”
德志說:“是啊。新聞類的沒意思,還有些假新聞。再就是有一些新聞連名字都搞錯了。比如,上次在小城縣委會召開簽字儀式會,《鄂西晚報》記者就把劉小姐的名字搞成柳小姐了。”
田文書說:“是啊。有些記者才出道,還很嫩啊。”
德志問:“你的文章寫得怎麼樣?”
田文書說:“我沒讀過正兒八經的大學,是老高中生,也愛寫點文章,但是,都不太好。和正規中文大學的學生比,還是差很多。”
德志說:“正規大學的文學院的學生,學習了理論,如果不多練,也只是懂理論而已。”
她說:“是啊。文學一直是我的夢,沒實現,可惜得很。現在又結婚,還沒要要孩子,雜事就一籮筐,真的想實現少年時代的夢想,可惜沒機會了。”
德志問:“你有什麼夢想?”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161章 德志徹悟
所謂的潛規則就是這樣。許多人很有本事,但是隻是做業務,掌握技巧,好比工具,被人拿來用,本事變成劣勢,不再是優勢,淪為人家的奴隸或者奴隸手中的工具。有的人沒什麼本事,卻會巴結上司,結果就有了本事,那本事就是使喚奴隸,並且讓奴隸去使喚奴隸,奴隸再用手中的工具,為主人服務。
德志不擅長當官,也就不潛心研究那些潛規則,總是碰壁,好知道,在中國,學識和技巧,遠遠沒有關係重要。再有本事的人,如果沒有關係,也就是一個工具,被人拿來用,用完了就扔的。有關係的就完全不同,可以呼風喚雨,可以平步青雲,可以出大事有人扛,出小事有人替,讓真相直到和他有關係的人那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