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日子連疤都不會留。
李貴妃放了心:畢竟這姑娘是哥哥託自己照看,元春的爹孃不算什麼,可她有個好姑母,更有個不能開罪的厲害姑父。
不過想起七皇子今日似乎不同以往,倒勾起了貴妃另一番心事。
她沒兒子,對自己撫養長大的七皇子比他親媽更上心,其實也更真心一點。
話說太子作為帝后唯一成活的兒子,聖上自是溺愛無比,從小到大一直無私地教導他,替他鋪路,甚至為了收攏臣下,並送給這個兒子相當的勢力,好讓他坐得穩行得正。
在聖上還年輕,太子更年輕的時候,自然是父慈子孝,和睦無比,可隨著聖上子女漸多,日益衰老,而太子正值壯年滿身朝氣,且勢力越來越大……聖上的心思就有些微妙的變化。
為了他自己也為了他最疼愛的兒子,聖上出手壓了壓太子,同時扶持其他的兒子,讓他們有底氣跟太子對著幹——至少一直以來都是聖上心頭肉的太子是這樣認為的,開始他有些不知所措,不明白父皇為何……翻臉,隨後大約他也得了箇中三味:聖上再疼他,心裡最重要的還是那張龍椅。
如今,聖上與太子已然生了隔閡,但還不算太嚴重,至少李貴妃覺得太子就此收手,戒急用忍,平和收場一點問題都沒有,只不過跋扈了太久的太子未必咽得下這口氣。他讓他父皇寵愛了大半生,如今恐怕比他父親還唯我獨尊。
在李家,無論男女都要讀書,李貴妃在家時更是熟讀經史,以史為鑑這話可不是白說的:自古至今,歷經若干朝代,可能平安熬到帝位的太子兩隻手就數得過來,比明君還和賢君還少。
反正李貴妃並不怎麼看好太子。至於自以為看到希望,急於抓緊機會討好父皇,取太子而代之的大皇子,貴妃心裡甚至還有些不屑。
不過淑妃娘娘卻很看好自己親生的長子,更生出了將來也要依靠他的心思,於是她自然就往大兒子那邊偏了偏,而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小兒子十二皇子更不必說。
夾在中間頗有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七皇子趙之楨,表面上什麼也看不出,但心裡並不是真的無動於衷。
李貴妃把一切都看在眼裡,越發心疼養子:淑妃你這樣把兒子往外推,那我乾脆順水推舟完全接手了吧。
卻說趙之楨的原配妻子正是貴妃做主給他挑的,無奈他似乎遺傳了親爹克妻的本事,明明與原配感情不賴,可好日子就是不長久,原配妻子生下了個兒子,可產後失於調養,最終也撒手人寰。
而趙之楨的繼室,則是淑妃薦來的人選,貴妃當時見了一面,對這姑娘就不怎麼看好,不過她也犯不著開口阻攔人家母子“親近”就是。
事實證明李貴妃的眼光完全承自他爹,真不是一般的精準和犀利。
果然這姑娘嫁給七皇子之後,夫妻倆感情說是普普通通,都算是恭維了。為此,淑妃再見七皇子,更添了一份尷尬。
李貴妃這時正琢磨:不如把元春指給老七做側室?不過得先探探老七的心思,到時候亂點鴛鴦譜,不就跟他親媽一樣了嗎。
話說,李貴妃真不覺得元春身為榮國公嫡親的孫女兒,做皇子側室便是委屈了她。
其實,元春自己都不這樣想:他家身份才學真正配得起皇子的……也只有姑母一人。再說她乃是榮府二房嫡女,父親如今不過是個從五品,趙之楨的繼室還是三品大員的嫡女呢,雖然這個嫡女也有點水分——此事容後再表。
總之,元春自始至終都很有自知之明,單這一點就比她的父母兄弟們強上太多了。
而她傷愈復出,便讓貴妃叫到跟前,問過身子之後便閒話起她的前程,甚至還提了句終身大事。
李貴妃一派閒適,可元春卻是心頭猶如大鼓狂擂:難道太子妃終於挨不過面子出手了?悶頭養病的時候,她可什麼都沒聽說啊。
可真要是太子妃想把她要到東宮,她又能怎麼樣?不過到了東宮也只能見招拆招了。畢竟她對太子沒有一點期待,更沒打算奉承太子妃。而太子妃一直都把太子看得很死,而太子在女色上又沒什麼操守可言,還常到外面打打“野食”。
於是元春恭敬道:“但憑貴妃做主。”
至於“能得貴妃賞識真是我的福分”之類的話,則不必出口。好歹她也是榮國公的親孫女兒,雖然自家已然顯出頹勢,但自輕自賤就更不會有人看得起。
李貴妃笑道:“既然讓我做主,本宮總不會讓你沒了下場。”頓了頓,又顯然意有所指,“別擔心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