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6章 鏡子

鏡子這個東西,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古銅鏡;公元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

中國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銅鏡。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鑑。

漢代始改稱鑑為鏡。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並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

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4000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大量使用後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古代銅鏡除了作為照面飾容的工具之外,更濃縮著文化.

長安城現在賣的各種各樣的鏡子,不管款式有什麼區別,基本上都還沒有脫離銅鏡的範疇,哪怕是製作的再精美,也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自己的影子。

也就是張華,對自己的外貌不是那麼重視,要不然早就受不了這樣的鏡子了。

站在銅鏡面前,模模糊糊的看到一個人,半夜醒來說不準還要嚇一跳呢。

“張師父,你這些東西東西從來沒有見過啊,用來做什麼的?”

李泰也不是什麼化學知識都不懂的小白,看到張華在實驗室裡面鼓搗了一陣,立馬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製作鏡子使用的。”

反正遲早李泰都是要知道自己是準備製作什麼東西用來給長孫皇后當做壽禮,所以張華乾脆一邊製作化學藥劑,一邊給李泰解釋了起來。

說起來,張華自己只知道鏡子上面是有鍍銀的,但是具體怎麼操作並不知道。

還好有多啦在,一頓培訓之後才知道原來鏡子並不是簡單的搞點白銀上去就可以了的。

“這些東西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點,居然可以用來製作鏡子?再說了,張師父你不會就用一個鏡子來當做我母后的壽禮吧?這也太寒磣了吧?”

在李泰看來,鏡子再貴重也就那樣,宮中並不缺少,甚至後宮裡面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鏡子,基本上每個宮女的房間裡都有小銅鏡,妃子的宮殿裡有全身的大銅鏡。

不管是製作再好的銅鏡,頂多也就價值幾百個銀幣,貴不到哪裡去。

而從往年太上皇過壽辰的情況來看,大家送的壽禮不乏是各種各樣的稀奇物品,價值連城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幾千銀幣甚至幾萬銀幣的東西倒是很正常。

母后的壽辰雖然不能和太上皇比較,但是也差不到哪裡去啊。

“寒磣?什麼叫做寒磣,適合的才是好的,你要是覺得不寒磣,是不是我直接送幾十萬銀票就好了?”張華白了一眼李泰,覺得太小看了鏡子。

事實上,後世的鏡子也確實超出了現在大唐人的理解,那種清晰的倒影每個人形象的鏡子,是大唐人想都不敢想的。

“算了,母后又不缺錢,我要的是讓她體會到我的心意。”

“那不就是得了。你自己親自制作的禮物,不是最能夠體現心意的嗎?”

張華不再理會李泰,開始繼續製作化學藥劑。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又有張華和多啦在一旁指導,大唐現在的化學水平已經非常厲害了,至少可以達到民國初年的水平了。

當然,也就是民國初年國內的水平,要是和當時的歐洲列強比起來,大唐的化學現在還缺少一套成體系的理論。

不過這方面的工作南山書院已經在開始準備了,今年剛剛成立的化學院就是往這方面發展的。

化學這東西,如果你只是考慮早期的發展,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歷朝歷代的道士煉丹的時候其實已經掌握了很多化學知識,只是沒有人去總結,或者說總結的方法不對,沒有形成後世那樣的科學體系。

最明顯的,化學反應發生的原理,現在整個大唐除了多啦和張華能夠說幾句,其他人完全不懂,甚至很多人還把一些化學跟宗教給聯絡在一起了。

各地廟會上的表演,更是讓化學新增了一絲神秘色彩。

……

張華和李泰沒有在實驗室待太長的時間,反正只是製作一部分樣品,不用太多的藥劑。

至於工業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