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眼光看的多遠,路就能走多遠。
一個國家也是。
張華現在能夠做的就是給李世民和房玄齡他們打一個預防針,讓他們重視吐蕃國這個尚未完全崛起的未來強國。
至於其他的,說的再多,也沒有誰相信,還不如好好的想想怎麼對付高句麗更讓大家感興趣。
“玄齡,張華那小子留在榆林不回來,莫非就是在折騰他的草原戰略?”
聽完了房玄齡的分析,李世民覺得自己大體上看懂了張華的佈局。
不管是華庭縣發展海外貿易,還是榆林拓展與草原的各種貿易,其實都是為了大唐商業的發展。
張華就是一個徹底的重商主義者!
這和大唐勳貴們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和過去各個王朝的認知也不同。
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圍繞這個中心旋轉。
這在後世基本上是一個得到大家廣泛認可的思路,但是在大唐推廣起來卻是很不容易。
好在張華已經透過利益拉攏了不少人上了船。
也好在大唐不像是其它王朝那麼保守。
畢竟李世民家族本身就有鮮卑人的血統,根本就不是純血的漢族人。
大唐一朝,不管是男女之妨還是對待商人的態度,都和其他王朝有所不同。
“陛下,這個微臣著實不清楚,不過想來八九不離十,應該和這個有關係。”
張華留在榆林沒有歸來,在這之前還真是沒有和誰商量,房玄齡也不敢肯定回覆。
“算了,他這也是忠心為國,就讓他折騰去吧。”
張華總是能夠給李世民帶來奇蹟,如果草原真的在張華的謀劃下能夠長治久安,那還真是天大的幸事。
……
灃河北岸。
獨孤行的鴨群已經非常的龐大,幾萬只鴨子紛紛撲打著潔白的翅膀,從岸邊飛到河裡。
由於鴨群太大,原來的地方已經不夠用了,潘來福乾脆在灃河北岸離開居住區遠一些的地方劃了一大片土地給他養鴨子。
與此同時,養豬場的規模這已經擴大到了一千多頭,按照五個月左右出籠,張家的豬場每年可以提供三千多頭生豬。
至於養雞場,那就更不用說了。
長安城西市的雞蛋都已經快要被張家壟斷供應了,每天將近一萬個雞蛋從互助村運走。
如今的互助村,已經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碼頭上船隻穿梭不斷,水泥路上馬車密集行走。
張家的各個作坊經過多次擴產,也行成了一個規模相對龐大的工業區。
與各家作坊相互配套的張家蒙學已經專門拆分成蒙學和技術學院,裡面的學員超過了五百人。
如果把夜校臨時學習人員算上去的話就更多了。
“來福叔,伯爺來信說他要在榆林待一段時間,讓我們安排一批人員過去幫忙。”
夢雨看著手頭上的信,和潘來福商量著。
張華尚未娶妻,父母又已經不在,家中現在是夢雨和潘來福兩個人商量著處理各種事情。
“北榆林,南華庭,中間就是互助村。當初少爺和我說過,要在這三個地方大力發展張家的產業,現在少爺親自坐鎮榆林,必然是有大動作了,我立馬就去和許敬宗說,讓他協調人員,明天便啟程前往榆林。”
自從王玄策在榆林城整出了羊毛之後,原本這個邊疆小城就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每天都有商隊從長安前往榆林。
鐵鍋、食鹽、玻璃產品、烈酒、瓷器等等長安城出產的東西都被運往榆林,賣給周邊的牧民。
與此同時,榆林周邊的牛羊馬匹,羊毛等物品也紛紛的運回長安城。
雖然張家商隊仍然是榆林城最大的商隊,但是其他各種各樣的商人也有不少。
一枝獨秀不是春!
張華並沒有吃獨食的習慣,很樂意看到東西兩市的各色商人將目光放到榆林。
“嗯,蒙學裡的那些學童,也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去榆林歷練歷練,學習了幾年,也應該出去見識見識了。”
夢雨對於張華培養蒙學學童的想法和作用是比較清楚的,眼看著最早的學童已經學習了四年了,也是時候出去見識見識了。
雖然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學習一個四年的時間,那是連小學都還沒有畢業呢。
但是這裡是大唐,一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有識字的機會的地方,學習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