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3章 怎麼安排

東突厥滅亡的訊息,是長安城這段時間所有人的話題。

受降儀式搞了,緊接著就是怎麼安排突厥的降將和兵馬了。

定襄城俘虜的五萬來人,已經被張華派去了華亭縣,當然,這是經過李世民同意的。

鐵山的那一批人,還在馬邑看守著,等待處理。

張華人雖然沒有回長安,但是奏摺卻是早早的送到了李世民面前,與此同時,他也給房玄齡和程咬金他們寫了信,表達了自己對突厥俘虜的看法。

與此同時,大唐朝廷也在討論怎麼處理突厥人。

所謂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雖然大唐花了半年時間就把東突厥給滅了,但是後續怎麼處理,怎麼確保長治久安,卻是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陛下,突厥狼種,不可以仁義教,不可以刑法威,殺盡其酋首,分散其子民於大江南北。”

魏徵首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把東突厥部族拆散,分別遣送到各地,把他們從遊牧民改造為耕田織布的農民,從根本上消除他們好戰的性格,使塞外成為真空,這雖然能夠解決突厥人的問題,但是把突厥人從陰山那個地方移過來,陰山那個地方怎麼辦?

那地方派漢族人去駐守,誰都不願意。如果放棄那個地方不要,被別的遊牧民族佔領的話,如何保證佔領該地的遊牧民族一定跟唐朝是友好的?”

長孫無忌立馬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杜如晦:“微臣覺得應該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扞蔽。簡單的說就是突厥的可汗貴族都是在長安居住,但讓當地人任都督,管轄當地自己的部落。等於大唐敗了你,但是必須還讓突厥人當官,還讓突厥人管轄,就跟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樣,以夷制夷。”

長孫無忌:“陛下,微臣建議在原先的北方突厥故地,設立順州、佑州、化州、長州等四個州,以及定襄、雲中兩個都督府,共同負防禦突厥部眾。投降的東突厥人在上述地區內生活,作為邊境的屏障。”

長孫無忌的建議原本應該是最符合李世民的心思的,歷史上李世民也是採取了長孫無忌的提案。

但是李世民想到了前段時間張華在奏摺中說的內容,心中有所猶豫。

張華對突厥人,對草原的獨特看法,李世民很早就見識過了。

到現在為止,張華提出來的和草原相關的看法都是正確的,所以雖然這次張華在奏摺中提到的方案在李世民看來有點離譜,但是李世民還是認真考慮了。

“陛下,不管是把突厥人遷到內地,還是讓突厥人給大唐守邊,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從短時間內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是恰當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都有其風險。”

房玄齡結合張華給自己的信,開始發表觀點。

“把突厥人遷移到關中,那麼陰山附近就會形成新的權利真空,如果大唐不派駐大軍,那麼就一定會有其他部落佔領這塊肥沃的操場,日積月累之下,草原上很可能又會新崛起一個汗國。”

“如果把突厥人繼續留在原地,讓他們守衛大唐的邊疆,短時間內來看,這是最省事的一種方法,被打怕了的突厥人也不敢鬧事。但是,陛下,微臣說一句誅心的話,誰又能夠保證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大唐的君主還能夠像陛下一樣聖明?”

“而突厥人依靠大唐,不再需要連年征戰,那麼人口必然快速增長,又會重新變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到時候大唐內部一旦有何狀況,這些投降的突厥人難保不會做出叛亂的事情。”

“與其把這個問題留給子孫後代,不如乘著現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制定一個長治久安的方案,既解決突厥人的問題,也解決草原的問題。”

房玄齡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因為他說的內容,只要認真想一想,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

如果今天為了省事簡單處理了,還指望著大唐以後的帝王能夠處理的更好嗎?

不可能的!

“玄齡說的不錯,朕要的是一個長治久安的草原,不是一個不斷叛亂的突厥。”

李世民是希望自己成為千古一帝的,自然是希望能夠長久的解決草原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問題,這個秦始皇、漢武帝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玄齡,你說的話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這個世界上哪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呢?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我以為當務之急是朝廷趕緊把方案定下來,省的那些投降的突厥人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