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但是這個也就是這麼一說而已,歷史上斬殺來使的事情多去了。
使臣這種職業是個高風險的職業,等於是把自己的生命送到敵人手裡,你會不會死,完全得看敵人的臉色,說偉大點是為國而死,說的卑微一點,你不過就是一塊試金石,然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檢驗敵方的態度。
張華不相信當李靖派兵跟在唐儉的出使隊伍之後,頡利知道了還能夠留下唐儉。
這個時候,兩軍到了要交戰的地步,是很少有可以周旋的餘地的,一旦接受與對方交流的話很有可能讓自己處於被動的狀態,因為兵不厭詐,你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真心交流呢?
萬一有詐,那還不如在一開始就下定決心,所以這斬殺來使也可能是為了斬斷自己的後路,跟對方死磕了!
所以,在張華看來,這唐儉基本上已經一隻腳踏進了棺材裡了,能不能活著回來,就要看他的命了。
希望他的命能夠和歷史上一樣的硬。
張華只能這麼想了。
“突厥人變化無常,莒國公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甘願冒險,晚輩是在是佩服的緊。”
沒辦法,唐儉不斷的給張華帶高帽子,眼看著張公瑾和李績都有點鬱悶,張華也覺得今天算是碰到了典型的那種“我是為你好!”,但是結果卻是坑了自己的事情了。
“好了,你們兩也不用在那互相誇獎了,兩位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都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預祝莒國公圓滿完成陛下交代的任何,平平安安的歸來。”
李靖看著張華和唐儉在那不斷的說著互相吹捧的話,果斷的終止了這個話題。
當夜,酒過三巡之後,大家都沒有再喝了,畢竟是出征在外,按理說是連酒都不應該喝的,喝醉酒更加的不應該了。
……
一滴嫣紅的硃砂墨從筆端滑了下來,而紅色的硃砂筆卻長久的懸在半空,啪的一聲,硃砂墨滴在奏摺上,打亂了李靖的思緒,他不覺一驚,回過神來,看著那殷紅得如同血跡的硃砂,暗暗的皺了下眉頭。
唐儉已經離開了定襄城,不知道在這冰天雪地裡面,究竟會有怎樣的遭遇。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靖看著地圖,不斷的思考著,“叫張公瑾、李績,還有蘇定方和張華過來,本將有事和他商討。”
彷彿心中下定了主意,李靖安排人去叫眾將來議事。
不多時,張華就跟著蘇定方來到了李靖面前,張公瑾他們也先後到達。
李靖沒有廢話,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逃至大漠以北,聯合回紇、薛延陀等族眾,再想消滅就難了。今皇上詔使至其處,頡利必會寬心,不再防備。若選精兵一萬,帶二十天的口糧,迅速襲擊,頡利可不戰而擒。”
張公謹說:“陛下已經下詔准許頡利可汗歸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裡,恐怕不宜去討伐進擊。”
張公瑾聽了李靖的話之後十分的震驚,趕緊提醒李靖現在皇上已經答應了接受突厥的投降,而且現在唐儉也在突厥出使,要是現在出兵的話,不光是不顧皇命,甚至還會連累唐儉。
張公瑾可是很清楚,這個唐儉不是一般人,他們父子和李家兩代皇帝的關係都十分的親密,甚至還有免死的特權。
要是真的按照李靖說的這麼做了,唐儉肯定會死在突厥的手裡,到時候還真不知道怎麼給李世民交差呢。
李靖說:“這正是用兵的良機,時機不可錯過,這就是韓信之所以消滅齊國的道理。像唐儉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測,又有什麼可惜的呢。”
張公瑾說的情況,李靖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畢竟這個機會已經等了很多年了,因為隋末的戰亂,唐朝一直受到突厥的侵擾和威脅。
突厥多次乘機要求唐朝送去了不少的財寶,尤其是在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突厥乘機來襲,又是用大量的財寶換來了和平。
突厥人並不是真心誠意向大唐投降,這一點李靖看的非常清楚。
等到這個冬季過去,很可能頡利他們就會捲土重來,李靖明白突厥的意圖,現在只是死一個唐儉而已,要是錯過了這次機會,大唐不知要損失多少的將士,所以李靖毅然決然準備出兵。
當然,李靖會這麼不顧一個國公的死活,甚至是有點違背聖旨的做出出兵的決定,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按理說,李世民要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