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環他們回來之後立馬就去找了張華,不找到對付海怪的方法,今晚他都要睡不著了。
“張大哥,我們遇上海怪了!”
尉遲環一看到張華,立馬就大吼大叫著說道:“那海怪會噴水,噴出來的水像是一座小山一樣。”
“不僅會噴水,力氣還非常大,我們的漁船被它逆風都拉的跑的飛快。”
程處亮、尉遲環、常軍三人繪聲繪色的把今天碰到海怪的情況黑描述了一遍。
“什麼海怪,這不就是鯨魚嗎?”
張華聽他們說完之後,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所謂的海怪應該就是鯨魚。
尉遲環:“鯨魚?不是海怪?”
“哪來的那麼多海怪,不認識的人看到之後,以訛傳訛,這才有了海怪,那東西不僅不是海怪,還是一種非常有用處的東西呢。”
程處亮:“比大黃花魚還有用?”
常軍:“能吃吧?我看那鯨魚長起碼有十來仗,體型巨大,如果可以吃的話,一隻鯨魚恐怕就有數完斤的肉呢,足夠整個華庭縣人吃一天了。”
“我說常軍,你這腦袋整天想的就是吃吃吃啊,我告訴你,這鯨魚不僅能吃,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絕對是個好東西。”
今天要不是尉遲環他們跑過來說遇上了鯨魚,張華還真想不起來可以發展捕鯨業呢。
捕鯨業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化的產業,美國的崛起乃至整個工業革命的興盛都離不開鯨魚。
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是捕鯨最厲害的國家,不斷被國際環保組織投訴,但是鬼子們卻是打著“科研”的藉口繼續在全球不斷的捕撈鯨魚。
鬼子為什麼會頂著這麼大的壓力繼續捕鯨?這是因為捕鯨業背後隱藏著龐大的利益鏈條。
鮮為人知的是,美國曾是世界上捕鯨最多的國家。
新式煤油燈問世之前,西方國家的照明材料主要有兩種:鯨油和煤氣。
煤氣製造成本高,而且運輸不便,所以只有大城市的核心城區才有,絕大多數人家選擇用鯨油照明。
19世紀初,蒸汽機推廣應用,人力得到很大程度解放。同時,科技和工業知識爆發性增長,人們學習的動力和勁頭同步增長,室內照明需求急劇上升。
鯨油的價格水漲船高,捕鯨成了一個利潤豐厚的營生。
當時眾多新興工業國家諸如英國、荷蘭、法國、挪威等都曾參與過大規模的捕鯨活動。
而美國人後來居上,捕鯨數量短短几年躍居世界第一。
1820年到1860年,是美國捕鯨業的“黃金時期”,美國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興起,都在拉動鯨油的巨大需求。聰明的人類對鯨魚的利用也更加多元,鯨類產品有香皂、護膚品、潤滑油、女性束腰等等,可謂物盡其用。
在當時,捕到一頭鯨給每位船員帶來的收入相當於陸上工人半年的工資。甚至不斷有婦女假扮成男人混上船打工,而很多少女都夢想著嫁給一位捕鯨船的船長。
捕鯨者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光明的化身,捕鯨業也儼然成為了最受尊敬的職業。
張華記得自己高中的時候看過一本美國名著,裡面有這麼一段話:“在新貝德福,做父親的都拿大鯨給他們的女兒,分幾條小鯨給他們的侄女做嫁妝。你必須去看一看新貝德福的闊綽的婚禮;因為,據說,每個人家都有油池,每夜都毫不在乎地通宵點起鯨腦燭。”
由此可見,捕鯨業給這座港口城市帶來的巨大財富。
黃金時期美國的捕鯨船就像一個漂浮在海上的工廠,鯨捕上來之後能一邊繼續捕鯨,一邊在船上用鍋把鯨脂熬成油。大大拓展了捕鯨船隊的出海時間和距離。
1846年前後,美國有近一半的漁船從事捕鯨業,而全世界900艘捕鯨船中有735艘是美國的。
據說日本著名的“黑船事件”,也和捕鯨息息相關。
1853年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4艘戰艦,駛入德川幕府咽喉要地江戶灣。在堅船利炮的威脅下,日本幕府做出妥協,接受了佩裡船隊的要求:救助美國的船員和漁民,給美國的捕鯨船提供食物、淡水以及燃料補給,開放貿易港口。
可以說,美國人為了捕鯨可是什麼手段都用出來了。
“張大哥,這海怪,不,應該是這鯨魚,除了用來吃,還能有什麼別的用處啊?”
常軍看到張華似乎沉浸在某種快樂的想象之中,不由得提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