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門的鯨魚骨架擺放了十來天之後,有資格去觀看的人基本上都看過了,沒資格的即使是再擺放幾年也是看不到的。
“陛下,太子殿下把那鯨魚骨架給拆了。”
李世民的貼身宦官瞧瞧的從殿外進來,帶來了宮內最新的動態。
“哦?拆了?拆了他能放到哪裡?張華那麼辛苦的把鯨魚骨架運輸到長安城,不就是想吸引長安城上上下下的人把眼光轉移到海洋嗎?”
李世民經過了剛開始的震驚,很快就想明白了張華的真實用意。
在他看來,大唐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突厥人,在突厥人沒有臣服的情況下,大唐的注意力永遠都不會轉移,所以這些天他並沒有針對這個鯨魚的事發表什麼看法。
畢竟張華從海洋裡面搞出來的這些東西,確實很有意義,李世民也是看在眼裡,不好隨意貶低。
但是要他大加讚揚的話,李世民又擔心朝廷上下真的就把注意力轉移了。
突厥未滅,怎麼能轉移注意力呢?
“奴婢也不知道,只是聽說要搬到哪個博物館裡。”
“博物館?太子又折騰出什麼玩意?”
博物館三個字,每個字李世民都是認識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其實這也很正常,博物館這玩意在中國沒那麼快有呢,但是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有了。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蒐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亞里士多德曾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教學、傳播知識。
亞歷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多的藝術品。
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建立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廣泛的收藏家。
為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遠“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
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這就是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館,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陛下,聽說那博物館就建在延壽坊,緊挨著西市呢,奴婢再安排人去看看這博物館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用,你去安排一下,朕要微服出宮!”
有段時間沒有出宮,李世民想要自己出去看看長安城的變化,剛好順便看看李承乾搞起來的博物館到底是什麼玩意。
很明顯,這博物館雖然是李承乾搞出來的,但是背後肯定是張華在指導,那張華一向是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這次博物館建設有啥特殊含義,李世民還真沒有看出來。
……
延壽坊。
大唐博物館的開業沒有經過任何的宣傳,但是門口巨大的鯨魚骨架就已經是最好的宣傳了。
由於採取的是免費的方式,大唐博物館又緊靠西市,一經開業就吸引了無數看熱鬧的長安群眾。
當然,也有不少人是衝著博物館中最新穎的海洋館而去。
大唐博物館由於準備時間很短,首次建設的只有一個海洋館,其他瓷器館、兵器館、服裝館等都還在準備之中。
“這個海帶和紫菜真的是在海邊到處都是嗎?”
一位商人模樣的參觀者在打聽著感興趣的內容。
“當然不是,不過海帶和紫菜在很多海邊都有,這是事實,你看,這裡有介紹它們的生產環境……”
“這個蠟燭真的是鯨油做的嗎?鯨魚怎麼可以做蠟燭呢?”
“鯨魚長得胖,肥肉多。你一定吃過羊肉吧,那羊的肥肉能出油,鯨怎麼就不可以了呢?”
“這個貝殼我知道,前幾年去登州的時候在海邊看過,但是它們真的好吃嗎?”
“名品閣有曬乾的扇貝和生蠔等貝殼類海產品,你們如果對它們的口感有疑問的話,可以去買點回家做著吃一吃。”
大唐博物館的講解員是互助村張家蒙學一些年齡偏大的學童以及名品閣抽調的一部分活計。
基本上從開館到閉館,他們的嘴巴就沒有停止過,感覺嗓子都啞了。
“老爺,這裡就是大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