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章 好大一座肉山

死的不能再死的鯨魚浮出了海面,大半個身軀都暴露在張華他們的眼前。

“這鯨魚還真是比我們的漁船還要長呢,要不是親眼所見,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世上居然還有這樣的東西。”

“看這體型,一隻鯨魚怕就有幾十萬斤重吧,比我們一次捕撈的大黃花魚還要多。”

“這鯨魚要是拉到長安城,肯定能夠引起巨大的轟動吧?”

尉遲環幾個興奮的看著眼前的鯨魚。

“這麼大、這麼重的鯨魚,怎麼才能把它從海里拉上來呢。”

路斌的一句話給了他們當頭一擊。

“是啊,這麼大,這麼重的鯨魚怎麼從海里拉上來?”

尉遲環他們都把眼光投向了張華,這麼久以來,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碰到什麼疑難雜症就問張華的習慣。

“嘿嘿,薛禮,你前幾天不是還問我為什麼在船上裝那種奇形怪狀的裝置嗎,現在就是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張華用手指著甲板上樹立起來的一套加固的滑輪組,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滑輪的歷史其實很悠久,關於滑輪的繪品最早出現於一幅西元前八世紀的亞述浮雕。

這浮雕展示的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滑輪,只能改變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施力,並不會給出任何機械利益。

古希臘人將滑輪歸類為簡單機械。早在西元前400年,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如何使用複式滑輪了。

大約在西元前330年,亞里斯多德在著作《機械問題》裡的第十八個問題,專門研討“複式滑輪”系統阿基米德貢獻出很多關於簡單機械的知識,詳細地解釋滑輪的運動學理論。

據說阿基米德曾經獨自使用複式滑輪拉動一艘裝滿了貨物與乘客的大海船。

西元一世紀,亞歷山卓的希羅分析並且寫出關於複式滑輪的理論,證明了負載與施力的比例等於承擔負載的繩索段的數目,即“滑輪原理”。

在中國,約完成於周安王14年癸巳年墨翟(人稱墨子)和他的弟子們寫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不過,張華從來沒有在長安城看到過,十有八九是已經失傳了。

“大哥,就靠這個東西就能把鯨魚從海里拉出來嗎?”

雖然薛禮對張華一向是敬佩有加,不過看到張華要利用這麼簡單的機構就把巨大的鯨魚拉起來,他還是不大敢相信。

實在是跟他一直以來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符合啊。

“張大哥,你說怎麼拉,我們都聽你的。”

常軍迫切的想要一睹鯨魚的全貌,對於怎麼拉起來才合理並不在乎。

“誰下海把兩個大鐵繩繞在鯨魚身上,然後我們用這個滑輪組把它吊到船上來。”

把鯨魚乾趴下很難,幹趴下之後把它從海里吊起來也很難。

好在這鯨魚應該不是那種體型最龐大的藍鯨,要不然這個小船還真是不一定能夠裝的住它。

海上超載,那可不是一般的危險!

“往左靠一點,對,再用力拉。”張華親自指揮起吊工作,“甲板上沒用的東西全部搬來,那個壞了的船舷乾脆把旁邊一段也拆了,讓鯨魚的尾巴停留在那邊,要不然船上裝不下。”

張華也是第一次指揮這種吊裝工作,好在有多啦在一邊看著,時不時的提醒一下,就是這樣,也花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才徹底把鯨魚從海里吊到漁船上放好。

天還矇矇亮發現鯨魚,到現在,正是太陽昇起來的時候。

看不到盡頭的海面上,火紅的太陽從海平面上緩緩的升起,陽光照耀在漁船上的鯨魚身上,讓整條鯨魚顯得更加龐大。

古時候有盲人摸象,說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

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

“你們淨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

由此可見,大象對於人來說,是有多麼的龐大。

但是即使是再大的大象來到張家船隊捕撈到的鯨魚面前,也會有盲人摸象般的感覺,沒法一探鯨魚全身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