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章 航海

黃浦碼頭一片人山人海!

幾百名船員、護衛一起出海,來送別的人員擠滿了碼頭。特別是華亭縣本地的漁民,幾乎都是全家都來了,即使是外地來的護衛,往往也有親朋好友在華亭縣,再加上張華、馬周也帶著一大幫人來給大家送行,碼頭熱鬧也就不奇怪了。

這個時候的出海,危險性可不是一般的大,很有可能就是有去無回了,也難怪大家都寧願錯過一天的上工時間,也要來送別。

華亭縣現在聚集了不少商人,南洋貿易出海的訊息自然也吸引了他們的關注,大家都在觀望著,看看這個海貿是不是真的有搞頭。

對於商人們來說,需要擔心的不是造船需要花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而是這些錢財投入進去之後,到底有幾分的可能收回成本,到底有幾分的可能掙到大錢。

海貿在大唐也不算是新鮮事物,杭州、蘇州以及南邊的福州、泉州、廣州等地都有一些海商依靠著海貿掙了大錢,但是那畢竟是很少數的,每個城市也就那麼幾家。並且這些所謂的海貿普遍也都是到了南洋靠近大唐的地方,再遠也不敢去。

倭國雖然離大唐不是那麼遠,但是那裡一直不是大唐海商們關注的重點,現在南洋貿易把眼光轉向了倭國,華亭縣的商人們都在觀望。

“陳兄,你說我們要是把食鹽販賣到倭國去,是不是也有利可圖呢?”陳利群和陳景成自然也是在這個送別的觀望隊伍之中。

“不好說,但是我覺得南洋貿易給我們開啟了一閃大門,及時食鹽運到倭國沒有什麼利潤,那麼遼東呢?南洋呢?或者其他的地方呢?總是有地方是有利潤的。”

陳景成對南洋貿易的這次海外之行還是充滿期待的,如果這次出海成功了,自己也可以考慮去買幾條海船跟著出海,再不濟,去投資造船作坊也會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海運的運輸量遠遠高於陸運,速度也更快。如果他們的海船證明是可以在大海里面安全航行的話,我覺得以後我們只要在大唐沿海各地進行貿易就足夠富甲一方了,海貿的風險還是太大一些,除非南洋貿易願意讓我們搭順風車,要不然還是不要輕易進入為妙。”

陳利群相對來說作風還是比較保守、穩健,雖然看到了海運的好處,但是要孤注一擲的進入海貿行業,還是有點擔心的。

和陳利群、陳景成有類似想法的商人不少,不過大家都在期待著船隊的返航。

“起航咯!”

隨著一聲呼喚,領航的兩艏新式海船便開始張帆出海,“互助香茶號”、“名品閣號”是這兩首主力船隻的編號,剩下三艏小一點的在房遺愛和尉遲環的強烈要求下,被定為“勇猛無敵房遺愛號”、“走遍天下尉遲環號”、“華亭縣號”。

雖然新船的穩定性、舒適性都比小的三艏要好,但是房遺愛和尉遲環卻是各自待在了“勇猛無敵房遺愛號”和“走遍天下尉遲環號”上面,反倒是陸斌待在了“互助香茶號”上面。

海上的航行是比較枯燥的,房遺愛和尉遲環在各自的船上帶了五六天之後就受不了了,紛紛聚在了“互助香茶號”上面,那裡不管是居住條件也好,人員數量也好,都不是小船能夠比得上的。

在大唐這個時代,海上航行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特別是遠洋航行,單調、枯燥、簡陋、勞累且充滿危險。

當然,張華在安排準備的時候就儘可能的做好了各種準備,船員們的伙食儘可能做到豐富,就種類而言有羊肉、豬肉、魚乾、蜂蜜、幹豌豆、黃豆、大米、黍米、土豆、地瓜。但為了防止生蛆,很多食物都加了大量的鹽,這就使食物的味道大打折扣。

日常航行工作,既乏味,又勞累。如果是晴天,必須有人經常用海水沖洗甲板,主要不是考慮衛生,而是出於保護甲板的需要,因為在炎熱的陽光下,甲板的木頭會很快乾裂。木工必須經常在甲板上盛淡水的木桶邊忙碌著,這是因為在太陽照射下這些裝滿水的木桶不斷地出現一道道裂縫。

在海上航行,水有時比糧食還重要,說它是救命水一點也不為過。另外,把這些木桶捆綁好,經常檢查它們是否鬆動,也是木工的工作,否則一當風浪來臨,這些木桶就會滾到海里去。

帆檣索具方面也經常需要有人照料或修補、換新。水手們實行交接班,每次交班前,必須把底艙的髒水排掉,髒水裡常常漂著一些廢物和死去的小蟲,不及時排除就會腐爛發臭。

好在出發的時候,張華讓房遺愛他們帶上了一些《三國演義》、《白蛇傳》之類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