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勳貴都開始在華亭縣投資產業,這直接帶動了華亭縣各行各業的發展,也讓華亭縣多了許多的長安人士。
雖然說沒有哪個勳貴會直接承認自己家是商人,但是家中都有一些子弟或者奴僕負責相關的事情,這個倒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考慮到華亭縣現在是張華在主事,為了能夠更好的與張華溝通,不少勳貴都派出了家中的年輕子弟去華亭縣推進作坊的建設的事情。
長孫衝雖然也是在這幾天來到了華亭縣,不過他倒不是因為長孫家的鍊鐵作坊需要他去做什麼,而是想來看看自己的對手經營下的華亭縣到底是怎樣一個情形,憑什麼能夠長時間佔據長安城上流圈子的頭條。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長孫無忌對於這個道理也是很清楚的,所以長孫衝說想要去華亭縣遊學,他倒是沒有反對,只是叮囑長孫衝注意安全。
遊學是中國古代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分為教師周遊講學和學生出外遊學兩種。縱觀歷史,儘管歷代對遊學的政策不同,但遊學現象在先秦到清朝的歷代史料中仍有所記載。
孔、孟、荀等大教育家都曾在周遊列國中教育學生,戰國時期的權臣養士,士人遊學以結黨盛行一時。西漢經學家鄭玄也是“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並、兗、豫之地”。
對古時各大學派的教育家來說,周遊講學是他們傳播其教育思想的方式之一。從史料來看,遊學在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就開始盛行,此後各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遊學的現象。
古代學子云遊四方非常辛苦,不像現在可以藉助網路,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聞。但知識這東西並不是你知道就行,現代人一般不是去探求知識的本源,只是瞭解知識,未做到融匯貫通,不像古代學子那樣一葉知秋,說明現代人做學問只是堆砌知識,而沒有得到最深的智慧。真正的知識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是人與外界的和諧,是真正瞭解事情本源的東西。
當然,長孫衝說是去遊學,到底有幾分是真正的遊學,這個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反正長安城去華亭縣的水路已經很成熟了,長孫衝又帶著不少家中護衛,長孫無忌倒不是太過於擔心。
正好這段時間朝中開始暗暗的商量準備徵突厥的事情,讓長孫衝離遠一點,也就不容易被人惦記著送到戰場上去。
“長孫公子,我打聽清楚了,這個張華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南洋貿易的船隊,據說船隊在二月初就已經出海了,按照計劃應該是已經回來了,但是現在兩個半月都過去了,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十有八九是餵了海里的王八了。”
長孫衝到華亭縣遊學,之前跟在他屁股後面的那些二代自然也有樣學樣的說出來遊學,再加上這些人家中也大部分都在華亭縣開設產業,所以有六七個跟班跟著來到了華亭縣,其中黏的最緊的就是杜如晦的兒子杜荷。
按理說杜如晦現在也是堂堂宰相,屬於今年朝堂上最熱門的人物之一,作為他的兒子應該也大算是一個人物,不過這個杜荷也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直都心甘情願的跟在長孫衝後面。
“南洋貿易?張華要這個破縣城就是為了海貿,莫非這個南洋貿易就是張華用來做海貿的?”
長孫衝既然決定來華亭縣,自然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要看笑話也要能夠找到笑點在哪裡嘛!
杜荷一臉諂笑著說道:“沒錯,就是這個南洋貿易,據說現在有五條海船是南洋貿易旗下的,全部都已經出海去倭國了,那個房遺愛和尉遲環也跟著去了。”
雖然杜如晦和房玄齡關係不錯,但是由於以前房遺愛一門心思都在學武上,和杜荷這個文質彬彬、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人並沒有太多的交情,房遺愛跟著出海,是死是活,他都無所謂。
“我聽我父親說過倭國,據說那地方居住的都是一幫蠻夷,非常的落後,連文字都是用的我們漢字,這張華居然選擇去倭國做貿易,正是太搞笑了。”
聽說船隊出海去的是倭國,長孫衝莫名的鬆了一口氣。要是去占城等地的話,到時候運回來幾船香料,那絕對會引起轟動。至於倭國……嘿嘿,能夠活著回來就不錯了。
杜荷:“是啊,據說華亭縣距離倭國只有十幾天的海程,按理說船隊應該已經回來了,但是現在還沒有訊息,我看這永定伯是出師不利啊,就是可惜他自己不肯出海,反倒是讓那房遺愛和尉遲環去送死,我倒是好奇他到時候怎麼跟房相和尉遲大將軍交代呢。”
長孫衝:“那個房遺愛一向來就是跟個傻子一樣,跟我們也不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