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王修心裡不是很認同盧克說的話,但是到現在還沒有見到張華回來,甚至連他啟程回來的訊息都沒有聽說過,他也是有點懷疑的。
將心比心,換做是他自己,也是不願意跟著一幫丘八出征的,太掉價了。
“算了,我們不提他了,現在正是豐水期,互助村那邊的水車應該是最壯觀的時候,我們順著河道去看一看吧。”
這兩年,長安城周邊的各條河道上都陸陸續續的架起了水車,但是要說最密集的,肯定還是互助村所在的灃河那一段。
各種各樣的作坊規模已經建設的越來越大,對水車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不到兩公里的河道上鱗次櫛比的矗立著上百架水車,很是壯觀。
許多長安城的遊客都喜歡沿著渭水一路遊玩到灃河,直到互助村才掉頭往回走。
就說現在,除了王修這艘遊船,河面上還有不少其他的船隻在來往。
長安城的造船業發展的也很快,雖然建造的都是隻能在內河上航行的河船,但是經不住需求旺盛,很多勳貴家庭都開始投資造船作坊。
特別是當捕鯨業發展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每天都有無數的船隻來回在華庭縣和長安,更是狠狠地刺激了造船作坊的發展。
……
太極宮。
“陛下,徵集府兵的聖旨已經全部發出去了,在七月底,一些比較近的地方的府兵就可以到達指定的集合地點。”
房玄齡和杜如晦幾個重臣給李世民彙報著出征突厥的準備情況。
“公謹上個月就上奏說此時可以出兵了,大家務必要儘快完成準備。”
李世民剛剛登基,就在渭水河邊被突厥人狠狠敲詐了一番,曾經咬牙切齒地說過一句話:想要一舉拿下他們,一定要首先安撫他們。所以對突厥恨之入骨的李世民並沒有魯莽的採取行動。
他開始更加關注士兵的訓練,想要讓將士們在戰場上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而且更為英明的一項決策就是制定了很詳細的對敵計劃。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離突厥不遠的地方有自己的心腹張公謹出任代州都督,這是可以監視東突厥一舉一動的戰略寶地,不得不說,李世民用人的眼光真的是很準。
張公謹一邊去整頓士兵,一邊始終沒有放鬆過對東突厥的分析。曾經在草原上無人可擋的東突厥在唐朝皇帝的眼中,不再像之前那樣神秘。
第二件事情就是對突厥內部的一一分解,面對北方草原看似平靜實際上暗潮湧動的現狀,李世民開始有目的的讓他們內部開始離心,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以後,終於有突厥的人和唐朝進行書信往來。
此時李世民終於可以先鬆一口氣,當初不可一世的東突厥離滅亡已經不遠了。唐朝對於東突厥周圍的部落無孔不入,多年的征戰早就已經讓大家有很多的抱怨,這個時候大唐恰到好處的撫慰,讓各個部落開始歸附唐朝。
於是等到貞觀三年的時候,張公謹向唐太宗上奏唐朝此時終於可以出兵,而且是一個絕佳的時機。
李世民的各種安排和準備,張公謹的上奏,以及之前張華的建言,幾個訊息匯總到一起都說明出兵突厥的機會來了,這也是李世民今年趕下決定孤注一擲的和突厥大決戰的重要原因。
“陛下,其他的準備都問題不大,但是此次出兵的行軍總管還沒有決定,再往後推遲的話,對於將領的熟悉會有影響。”杜如晦曾經當過兵部尚書,對於帶兵作戰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
貞觀初年,無論是戰績,還是個人能力,最強的三人便是李靖、李積、侯君集三人,這些人各有各的特點,要把大唐最精銳的十萬兵馬交給誰指揮,李世民一直在猶豫。
按理說李靖的指揮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在李世民爭奪皇位的過程之中,他卻是有點袖手旁觀、置身事外的意思,所以李靖算不上李世民嫡系。李積、侯君集在這方面就不一樣,特別是侯君集,不僅參與了玄武門事件的策劃,還是執行人,所以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可惜李世民心中也清楚,侯君集水平是不錯,但是和李靖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而李積則是介於兩者之間。
“藥師的身體狀況還可以吧?朕已經有些天沒有看到他了?”李世民想了片刻才說話,其實自從李世民登基以後,李靖就主動的把兵權讓出來了,很多時候都是足不出戶,避免引起李世民的猜疑。
皇帝和大將之間,只要播下了猜疑的種子,基本上沒有哪個大將能夠有好的結局,李靖對此非常的清楚;當然,李世民也是聰明人,也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