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褚遂良的思路很對房玄齡的胃口,當洛陽城的城牆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他才反應過來自己居然已經到了洛陽。
房玄齡也不是第一次在長安和洛陽之間來回了,但是從來沒有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到到達的,除非使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
“其他的都不說,單單這速度一項上,水泥路的優勢就非常巨大啊。”
房玄齡心中似乎做了什麼決斷,水泥路好處多,現在沒有辦法大規模的修建的話,那就每年休一條,修個幾十年,在自己壽終正寢的時候應該還是有機會看到水泥路連線大唐主要州縣的情況。
洛陽,作為大唐的東都,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著很特殊的地位。
唐朝和北周、隋朝一樣,是關隴貴族在關中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不僅有著一定的政治延續性,還是關隴集團操作的必然結果。
作為同樣出身於關隴貴族的李淵來說,定都長安是最佳的選擇,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所以,剛剛登基稱帝的李淵絕對不會傻到放著離老家那麼近的一座完整無缺、歷史悠久的長安城不用,再跑到其他地方重新建立新的都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洛陽不重要!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從司馬光的這句古詩,即可知道洛陽在唐朝的歷史地位!這詩句廣為在洛陽流傳,若要知道古往今來興亡交替的規律,看一看洛陽城就行了!
長安擁地理位置特別,算得上是軍事關塞:“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阻山帶河,四塞之地!”
長安周邊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四座關隘掌握著收支長安的通道,都是易守難攻,地理位置相稱主要。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長安城這方面的優勢,對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利的影響。
隋煬帝期間,為了便利出巡和玩耍,他開建了一個新都城洛陽,並且北水南調——開挖了一條大運河。固然荒淫無度的隋煬帝隨後成了亡國奴,但大運河的開挖,卻使得洛陽和全國的交往更親密了,增強了商業的暢通,洛陽的經濟發展豈此日新月異。
可以說,單獨以經濟實力來看,現在的洛陽是高於長安,至少是不會更差的。
兩個大唐最重要的都城之間修建了寬敞的水泥路,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兩地的商賈是最先感受到這種變化的。
……
洛陽城一處大貨棧。
“曹掌櫃,貨都裝好了,數量沒問題,趕緊安排人把它運到西市去呢,早一天到,價格就更好一些。”
“曉得咯,我再裝一車牡丹,一會趁著太陽還沒下山,看看能不能今天直接趕到長安去。”
“洛陽牡丹甲天下,聽說長安城西市那邊洛陽牡丹一直賣的很不錯,那些勳貴子弟總是喜歡買回去養在院子裡呢。”
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
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數百年了。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豔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這首經典的詩中可以看出唐朝時期,大家對牡丹的喜愛程度。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牡丹花雍容美豔,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勳貴子弟也對它情有獨鍾,自然而然的,牡丹也成為了各家花店的最好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