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舟的話引起了門房裡眾人的注意。
想來學習算學的大部分都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子弟,但是條件再差,也沒有做奴僕來的差。
封建王朝的奴僕可不是後世大家想象的那麼隨意,那賣身契簽了之後可真的是賣身了啊,幾乎可以說生死都給賣了。
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是沒人會走這一條路的。
再說了,不就是拜師嘛。
雖說天地君親師,師父的地位很高,平時跪拜一下很正常,但是賣身……
在一眾人等目瞪口呆的眼神之中,陸舟被領著去見潘來福了。
平常時候,張家要買幾個下人丫鬟,不需要和張華彙報,潘來福直接拍板了也沒什麼。
但是今天這種事情,潘來福必然是不好做主的。
所以很快的,陸舟就得償所願的見到了張華。
要說張華其實也沒什麼事情,只是不待見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跑來打擾自己,真要是願意學算學,去張家作坊張華還是很歡迎的。
這年頭的讀書人,比後世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學畢業生還要稀罕,要是有人願意去張家作坊幹活,張華是有多少要多少的。
不過,除了幾個實在是科舉無望或者對算學特別有興趣的,再加上張家作坊給的工錢夠多,才真的去了作坊。
剩下的要麼就打了退堂鼓,要麼就還在門房裡賴著。
“少爺,人帶過來了。”
潘來福見到陸舟之後,沒有猶豫多久就把他帶到了張華面前。
“學生陸舟見過永定伯!”
看著張華眾星捧月般的坐在大堂中間,不用人家介紹,陸舟也知道正主是誰。
“你就是那個想要和我對賭,賭輸了賣身張家的陸舟?”
雖然張華大體上能夠猜測到陸舟是怎麼想的,不過還是對他有點佩服的。
總有些人為了追求真理,連『性』命都可以付出。
“真是學生!這是我這些年整理的的疑問,如果永定伯真的能夠解答,學生甘願賣身為奴,一輩子伺候在老師身邊。”
“是嘛。”張華雖然對陸舟有些興趣,“不過,在此之前,我有一道題想要先考考你,答對了你才有機會和我對賭。”
“沒問題,請師父賜教!”陸舟見張華沒有拒絕自己,立馬順杆子往上爬。
“一輛馬車從甲地往乙地運貨,然後空車返回,再繼續運貨。已知裝滿貨物每個時辰行50里路,空車每個時辰行70里路。不計裝貨時間,9個時辰可往返五次。請問甲乙兩地的距離是多少裡?”
張華的這個問題放在後世,即使是小學畢業生也都是會計算的,但是以古代的數學水平來說,沒有認真學過算學的,十有八九都是不會的。
“師父,甲乙兩地相距52.5里路。”陸舟閉著眼睛稍微思考了一會才回答。
“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對於陸舟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張華倒是不覺得稀奇。
“我先假設往一里路,返回一里路,然後計算平均速度。然後計算往返一次的時間,接著再計算兩地距離。”
陸舟一說,張華就明白了他的解題思路,這種思路用來解一元一次方程,那是沒問題的,要是碰上二元一次方程,那就抓瞎了。
其實要是張華來做這道題就不會那麼繞了。直接設甲乙兩地的距離為x,然後得出問題的方程。
(x/50+x/70)*5=9
這麼簡單的方程口算就知道x=52.5,也就是甲乙兩地的距離是52.5里路。
“行,看來你是真的有學過算學的。”
“師父過獎,那是不是輪到我出題了?”
“請便!”張華倒是想知道陸舟能夠出什麼樣的題目出來。
“甲、乙兩人相距36里路,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個時辰,那麼他們在乙出發2.5個時辰後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個時辰,那麼他們在甲出發3個時辰後相遇,請問師父,甲、乙兩人每個時辰各走多少里路?”
陸舟說完就眼睛一轉不轉的盯著張華,這道題是陸舟自己琢磨出來的一道題,雖然花上幾個時辰的時間,他可以找到答案。
但是解題速度一直快不起來,並且這些年他用這題考量了不少所謂的算學高手,許多人都答不上來,即使答對了的,也是花了好多時間後才算出來的。
陸舟說完之後,就連一向是聰明伶俐的夢